近年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所依赖的主要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以及制造业部门的出口竞争优势,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来源于税费、人工、土地、融资、能源、物流和汇率等方面的生产成本高企,使得我国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主的“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面对这样的形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降成本”作为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并就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六方面作出部署。这既是对未来一个时期构建我国经济发展新体制的重要部署,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企业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能力是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党和政府在降低企业成本上下了很大功夫,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实体企业成本高企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当前,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高成本”集中体现在,垄断形成的较高资源型产品或原材料价格、税费形成的较高的财税成本、金融市场问题形成的较高的财务成本以及社会保险体系引发的企业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等。有专家指出,高成本导致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被削弱,成为供给侧的硬伤。中央部署降低成本行动,不仅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更是帮助企业摆脱当前困境、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乃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之举。
值得关注的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已经在行动。今年1月1日起,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约3分钱,降价金额重点用于同幅度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支持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这将为相关用电企业减负200多亿元,对于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尤其明显。此外,在降低物流成本上,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回购将部分高速公路免费提上了日程。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要用“组合拳”,打出实招,真正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其一,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近千亿元,但是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仍制约着市场活力。可以说,简政放权仍存在较大的空间。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要充分激发企业活力,更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降低审批成本,尤其是一些“含金量”比较高的审批事项,须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以改革降低各种不合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为企业营造更宽松的市场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