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晚明的历史思考
首先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畸形的社会风气,其次是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政府没有能够把这些社会矛盾解决好,国家权力异化,国家权力成为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机器,人文精神缺失。如果我们追查晚明灭亡的历史原因,发现这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可悲的是,明朝灭亡以后,大家去找原因的时候都把责任推给别人,包括顾炎武、王夫之这么了不起的启蒙思想家也是如此,都认为是别人的责任,只有黄宗羲没有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一)畸形社会风气
首先我们来讲明朝的社会风气的问题。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在《中国志》里记载过,他在路边看到一个卖鸡的摊位生意很火爆,一群人围着买,他凑到里面看个究竟,发现原来后面有很多人忙碌地给鸡注水,卖的是注水鸡。我看到这条材料,心里很沉重。我们是小农经济,没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碰到商品经济时就会出问题。晚明的时候,江浙首先被商品经济冲击了,做假售假屡见不鲜。杨梅用大棕刷墨染紫黑色,老母鸡拔了毛插上野鸡翎就充当野鸡卖,全是干这个的。这就是小农经济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出现的必然现象。
(二)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
明朝的医生乱收费现象也非常普遍。当时有位很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他的朋友抱着孩子来找他看病,他一看就明白了,这孩子不过是出水痘,好好保护水痘症过去了就好了。可是所有的医生都把它说得不得了,都开大药方赚钱,挣完了钱也不能说出真相,以免砸了同行的饭碗。
(三)国家权力的异化
晚明时期,地方苛捐杂税的征收非常严重。你看看岭南收税的情形:“岭南税事,从来有之,凡舟车所经,贸易所萃,靡不有税。大者属公室,如桥税、番税是也。小者属私家,如各埠各墟是也。各埠各墟,属之宦家则春元退舍,属之春元则监生、生员退舍,亦有小墟远于贵显者,即生员可攘而有之。近闻当道者行部,过一村落,见设有公座,陈刑具,俨然南面而抽税者。问为何如人,则生员之父也。当道一笑而去。”“大者属公室”,“小者属私家”,这里面的“公室”与“私家”成为向百姓勒索财物的一个整体,因此也就成为了一个共同利益集团,虽然根据掌握公权力的程度不同,其攫取社会财富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其总体利益一致,因此才会有当道者见之,心知其违法,却一笑而去的现象。国家公权力异化了,成为为少数利益集团而服务的了。万历皇帝就曾经派太监到各地大肆收税。
就是在万历三十年,欧洲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叫贝特案。这一年英国商人贝特在法院状告国王乱征税,法院经过审理以后,贝特最后败诉了,因为国王有权力规范贸易。可是这一天是英国税收的转折点,议会、法院都开始盯着国王,看皇室是否真的在规范贸易。如果不是,好,对不起,你不能做。但是在中国,御史给万历皇帝上书,万历皇帝却并不在意,那时虽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却与欧洲出现了差距。这些差距是最根本、最要害的东西,我们应该反思,总结教训。
(四)人文精神的缺失
更严重的是,苛捐杂税导致了晚明的民变发生。晚明的民变,以前一直认为是阶级斗争,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发现,民变不是反对朝廷,而是反对苛捐杂税的政策,也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社会群体性事件。明朝的这种民变,目的不是推翻政府,而是要求政府改变政策。当社会矛盾变化、利益群体变化时,整个社会的格局就变了。政府应该相应地改变政策,人们通过这样的行动让朝廷知道了要改变政策,适应这种变化,这样社会就进步了。我认为民变的作用要大于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目的就是推翻统治政权,自己做皇帝。民变和农民起义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