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琳萌: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必须重视“微表达”

巩琳萌: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必须重视“微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强势崛起,深刻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构建出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一些主流媒体作品在新语境下因表达“不对路”而传播乏力。思想通过表达来传递。思想再深刻,若缺少恰当表达也将是无桨行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亟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规律,积极借鉴“微媒体”的表达逻辑和叙事特点,探索和打造主流新闻传播中的“微表达”,以创新新闻表达方式为抓手,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善用平民视角

“微表达”,意味着在新闻视角上凸显人文关怀。

近年来受到热捧的微博、微信平台,都是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分享平台。“社会化”是这些平台成为媒体的基础——人们的社交活动和社会化需求,推动了内容生产和信息流动,最终使得其中具有公共价值的内容产生大众传播的效果。微博、微信的信息生产原理决定其内容的草根性、人文性,公众拥有议题设置的权力,一些普通人关注的“家长里短”、“邻里见闻”、“民生思考”,经过一再转发,就成为了舆论热点。

与之相对,党的新闻舆论机构长期以来十分强调自身的权威性、指导性,擅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宏观解读,擅长对时代特征进行总体把握,但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离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令读者产生距离感。

新形势下,新闻表达要想“出彩”,就要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之上,学习借鉴“微媒体”的表达方式,学会于身边平凡细微之处提炼时代的本质特征,学会透过微观层面展示宏观政策的深远意义。

首先,将新闻笔触对准时代洪流中的平凡人,通过个体鲜活的故事激发时代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历程中,每个普通公民都有资格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书写者、推动者,这些鲜活的个体值得被尊重、被倾听、被记录。近年来,微博、微信将不少普通人推向前台,成为网络上的热门人物:徒手接住坠楼儿童的女业主、为昏迷老人进行人工呼吸的90后姑娘、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中科院院士、下井前后在照片中判若两人的年轻矿工……通常“微媒体”只是捕捉了这些普通人的一个瞬间,却打动亿万网民。这些平凡人物有血有肉,就生活在读者身边,将他们的故事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更能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其次,在政策解读中侧重突出“百姓话题”,通过为个体释疑来解决时代困惑。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凝聚改革共识难度加大。普通群众针对政策的疑问常常是具体的,如果主流媒体在解读政策时只注重宏观分析,而对那些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或避而不谈或隔靴搔痒,长此以往不仅损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公信力,更会影响改革“同心圆”的绘制。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用普通百姓的视角来审视报道,将政策中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部分通过报道提炼出来,把政策解读做全、做透、做细,做得好看、耐看、容易看。只有做到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喜欢看,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打造朴实文风

“微表达”,意味着在新闻叙事中体现亲民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文风,直接体现出新闻工作者对待受众的态度。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新闻传播一直是“我写你看”、“我说你听”,主流媒体占据绝对强势地位,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指导姿态。如今,互联网将世界连接成一片信息的“汪洋大海”,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如果媒体还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脸孔,相关信息就会被受众屏蔽。尤其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普及之后,人们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大部分人的阅读是在等公交、挤地铁、睡觉前以及各种活动间隙完成的。试问,有几个人会在拥挤的车厢中阅读一段毫无生气的文字?在这样的阅读大环境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摆平位置、放下身段,在具体表达中打造“亲民风格”,透过作品和受众进行真诚的沟通。

首先,语言要简洁凝练、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说:“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毛泽东同志的文章和讲话简明深刻、生动活泼,是优秀文风的典范。他善于运用群众语言,如在《反对党八股》中辛辣嘲讽“空话连篇”:“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寓庄于谐、幽默生动,如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揶揄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司徒雷登),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现如今,有的主流媒体喜欢在宏伟叙事、时空穿插、华丽铺陈中展示“实力”,浮夸文风徒然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还被幽默的网民改编成“段子”。其实,文章水平绝不体现在花哨的辞藻和动人的排比句上,越是那些让读者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报道,在语言上才越是经过了多道“锤炼”。

其次,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以说故事的方式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上世纪90年代初,由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稿《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讲述时任商业部部长的胡平买到一双劣质皮鞋的故事,全文不到600字,却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当年众多批判假冒伪劣现象的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新闻奖,至今仍不时被提及。这样的好故事应该更多一些。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在新闻故事采集方面本身拥有天然优势,如能及时扭转观念、深入挖掘,将是主流媒体突破表达困境的有力武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