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琳萌: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必须重视“微表达”(2)

巩琳萌:提高新闻舆论“四力”必须重视“微表达”(2)

构筑立体传播

“微表达”,意味着在信息传递中实现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传播。

“微”时代,立体传播变得轻盈。一个普通人凭借智能手机、移动网络,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只需花费几分钟,就能够轻松制作、生成和分享一条多媒体消息,囊括文字、图片和视频,完成传统意义上专业新闻机构一条流水线的工作。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跟不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就会被时代所抛弃。对于天生形态单一的传统主流媒体而言,应如何打造立体化新闻报道?

首先,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以媒体融合为契机优化自身传播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考察期间,亲身体验多种新媒体产品,显示出对媒体融合发展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为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事业的新闻单位注入一剂“强心剂”。推进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单位优化传播路径的必由之路。传统主流媒体应当立足自身资源和工作实际,找准定位,用足巧劲儿,突出差异化优势,尤其是针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特定受众群的具体特点和阅读需求,寻求新媒体建设的突破口,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准有力,以此为依托切实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加强与各种媒体平台渠道的合作,借助外部力量丰富表现形式。现阶段,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家媒体机构想把所有的新媒体技术全都装在自己的“口袋”中是不现实的,必须学会依托外力,有时还需要积极借助市场的力量。“微”时代下,如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平台,因其分享的“开放性”“低门槛”而受到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追捧。对于这样的平台,传统媒体应当及早调研、及时介入,出现一个就占领一个,最终将各种类型的媒介都变成自己的舞台。

再次,适应不同媒介分众化需求,重构新闻生产流程,打造差异化表达。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单位虽然已经开始在报道中运用新媒体,但从最后的表达效果来看,传统报道与新媒体报道之间并未形成合力,或是新媒体沦为了传统媒体的电子版,或是两个平台各说各话、割裂分离。新闻表达效果的“两张皮”现象,实际反映的是在融合过程中体制机制创新不到位。传统媒体只有彻底转变观念,打破过去几十年里形成的业务门类设置和流程管理套路,建立与媒体融合需求完全适应的、全新的采编业务流程和人员队伍管理制度,以用户需求倒逼新闻生产流程,针对不同媒体平台的不同特点,打造差异化报道,才能推动不同的媒体形式从相“加”迈向相“融”,真正用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资源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

形成复合优势

“微表达”,意味着在坚守之上有创新,在创新之中有坚守。

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闻舆论工作的效果。只有打造出符合新闻传播规律、顺应时代潮流需要的表达方式,才能做好“人心”大文章。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厘清三对辩证关系。

首先,既要润物无声,又要导向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表达方式是“矢”,提高舆论引导力是“的”。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自身职责使命,决不能忘记“靶心”、迷失方向。

其次,既要放下身段,又要保持品味。放下身段不等于“媚俗”。近年来,主流媒体越来越注意吸收新媒体的表达方式,一批富于时尚气息的新媒体语言借此进入主流话语圈。但新媒体表达具有“情绪化”特点,并不追求准确和圆满,因此对相关词句的运用必须区分主题和场合。同时,对于明显带有负面情绪、低级趣味的网络流行语,应坚决拒之门外。

最后,既要学习借鉴,又要发扬优势。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影响力超越传统媒体,且表达方式深受受众欢迎,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但传统主流媒体经过数十年发展所形成的驾驭议题的能力、遣词造句的准确程度以及行文美感,也是当前“微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创新表达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过去,而是将传统优势和新时代传播特征有机结合,使传统主流表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最终达到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目的。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信息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