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成长规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可以遵循着规律来科学地教育,而孩子生长规律主要分两大方面:一个是纵向的,一个是横向的。
纵向指的是孩子本身成长过程中还是有规律的,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他有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然后这个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能力需要我们去培养,纵向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我们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一下我们的行为。
横向的也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是意识到孩子本身的发展是横向的,并不仅仅有学业的一个方面,他还有性格,能力,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其实调查你会发现,比如说人际关系,如果他的家庭是不稳定的,父母总在吵架,那么这个孩子很多时候会把父母的吵架归结到自己的身上,所以说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在学校,尤其到了初中之后,同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随着年龄增长,刚开始是父母的影响,到小学是老师的影响大一些,到了中学更多的是同伴的影响比较大。为什么孩子不爱说话了?不爱学习、走神、开始胡思乱想、会打扮等等,那有可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周围的这些东西,对于孩子的学业绝对是受这些所有的环境影响的,包括自我意识和行为习惯。
小学抓基础是非常关键的几年,一二年级刚入学的时候,我们说一定要打好基础,但这个打好基础并不是说你的学习成绩打好基础,而是在于你的行为习惯,你有没有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回到家里知不知道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作业比较少,到了三四年级,到了初中之后,有五门课的作业,很多。回到家两个小时的时间,要不要先去想一想今天有几科作业?语文花半个小时,物理花40分钟,化学花20分钟。看他有没有这种意识,而不是说家长去告诉他该怎么安排。
或许有的家长现在很着急,孩子大了根本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那你们去想一想,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你们有没有主动去培养孩子这种意识和习惯,而更多的是孩子一进门坐下学习,我们会给他们布置好什么作业,上什么辅导班,一直在包办孩子所有的一切,并不是孩子懒,而是他没有意识,从小父母也好,长辈也好,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都会安排好孩子的一切,他们主动性特别弱。跟他们一起走你会发现,到红绿灯了,他不知道看前后车,因为大多数的时候,家长是跟他一起的,家长会告诉你快拐弯了,该看红绿灯了。
甚至有的家长会觉得,我就在学习上让他获得能力就够了,没有时间去培养他这些能力了。但其实不是的,我们应该通过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让他去培养这个意识,给他一个责任感,他会知道我做事情要承担一些责任,我自己要安排一些事情。到这个年龄阶段,该让他做什么事情,把这个能力自然地迁移到学习上去。我们可以把眼界更宽一些。孩子的成长其实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庭。
那我们在看一下纵向的,埃里克森提出了一个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首先,幼儿0到3岁,为什么我们一直说应该把妇女的产假休到3年,其实原因就在这里,孩子在3岁之前,父母对他的影响非常大,而且父母对孩子这种情绪的接纳,孩子对家庭的信任,都是0到3岁之前建立起来的,否则他会觉得这个家庭是不安全的。所以在0到3岁之前,父母有时候因为工作关系离开,但是你回到家,哪怕孩子不懂,你也要告诉孩子,比如指着表告诉他,针指到这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等等。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可以回来的,因为孩子特别害怕消失。
幼儿、小学和中学这三个阶段,幼儿的时候他会有这种主动性,因为这个阶段是他自主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他愿意主动去探索这些东西,所以这个年龄阶段,是发展的主动性,如果这个年龄阶段没有一些很好的发展,就会发现孩子特别的退缩,就不敢去做一些事情,特别胆小。
小学阶段,就是我们的最关键的阶段,包括他对事情的一些安排、归纳、习惯的养成都在小学6到12岁这个期间,这个年龄阶段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发展什么样的价值观?小时候受的一些创伤,有时候会给人造成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的,这是纵向发展的一个理论。
横向的理论影响孩子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介绍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会提到: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