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祝尔娟: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新战略研究(13)

根据我们的研究,交通领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超大城市的市内轨道交通密度不够,市郊铁路发展滞后。这个方面我们也是参考了很多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国际上大都市的经验就是15公里以内的核心区,一般以地铁为主,15到30公里的近郊以快线铁路为主,快线——大容量、一站式快线铁路,15公里到30公里。30到70公里远郊区一般以市郊铁路为主,这是圈层的交通。

因此,一般来讲,超大城市都是地下轨道交通,这是缓解压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北京和东京相比较,东京人口密度也很高,它的人口比北京还要多,三千多万,但是它并没有我们这么拥挤,这里主要是它的轨道交通非常密,它的地铁往下有三到四层,它整个的轨道交通,包括新干线、轻轨、地铁在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了两千公里,它整个承载了公共交通的80%,80%都通过轨道交通解决了。

北京的地铁应该说在全国都是处在前列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运营里程,去年年底也就是500多公里,即使到600多公里,也只相当于它的28%。那么我们承载了多少公共交通的运行呢?2012年,六环以内,轨道交通出行仅占公共交通出行的38%,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们加大轨道交通的密度,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压力。再一个,我们市郊铁路也发展滞后,特别是快线铁路,如果我们能够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就有可能解决我们这些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京津冀地区,交通建设过去是缺乏统一规划的,都是各修各的,因为受各自财力的限制,所以“断头路”很严重。特别是过去,我们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都是以首都为核心、单中心放射式出去的。这样,京津冀地区有些城市其实挨得很近,但是它并没有直接的铁路和公路,所以它必须先到北京,再到另外一个城市。这样既加大了北京的过境的交通压力,同时还非常不方便。所以未来很重要的是要大中小城市互联互通,它直接通了,不用到北京再过境了,这也是一个要打通大动脉、完善微循环,要把很多“断头路”给对接起来。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京津冀地区的港口群、机场群缺乏整合。像北京的首都机场,现在已经满负荷,最近不是要建第二机场吗?就是我们这个已经承载不了了,但是天津机场现在只达到50%的负荷量,石家庄只有28%,它的资源闲置,整个这个资源不能够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整合。另外,港口之间也是竞争更多于合作,互相争货源,各自去竞争,缺乏一个拳头打整体牌的意识。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