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网评论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2)

宣讲家网评论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2)

核心提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适应群众需求改进方式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在进入大众实践中,形成“认识——实践——认识”的良性循环,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不断深入人心。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用先进理论灌输的清醒与自信。“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人的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先进思想的形成必须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他强调,先进的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群众实践中产生,“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必须注意从外面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不可能从自发的群众实践中产生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和坚定中国道路,体现的是一种理论清醒和自信。现实生活中,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有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不动脑子不下功夫;有的对马克思主义抱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号入座”,为我所需,有利就拿来,无用就弃之敝屣,视为工具玩物;有的对马克思主义搞形而上学,“固态化”、“僵硬化”,不注意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运用,等等。这些现象尽管表现不一,但从本质上说,都表现出了一种对科学理论的不自信态度。这也表明,在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要有理论自信,“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不移地抓理论灌输不动摇,积极占领群众思想理论阵地;另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受众的思想现状,有一个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坚持,在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同时,下力提高宣传和教育群众的能力,集真理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于一体,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掌握群众的一个根本要求。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要回答时代课题,揭示社会发展变革的本质和规律性。在这方面,我们党作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创造了很有价值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理论成为推进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发挥凝聚民心、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辟前进道路的巨大作用,让群众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自觉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党在夺取政权之前是这样,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同样应当如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形成发展、与时俱进的。继续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仍然是一个基本遵循。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影响人们思想的因素明显增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错综复杂,加上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面对观点的交流交融与交锋,面对舆论场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让群众在认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构建总方略、提出新要求、统筹总布局、维护总安全等重大问题中感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创新源,以勘破新时代的舆论棋局,发挥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凝聚共识、筑牢底线的灵魂作用。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也是马克思主义赢得人心的一个根本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贯彻党的根本路线的必然结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一根本路线,体现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进群众、亲近群众,将终点落在13亿多人民紧紧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上。古人云:“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大众喜爱简单、通俗的教育,喜欢门坎低的道理。这就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节点在通俗化,能够让群众真正听得懂、听得进。真懂,才有真信和真用。这也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回答时代课题,一定要注意在通俗易懂上下功夫。一要强烈关照群众关切,以解答时代课题、回应现实呼唤为己任,敢于直面问题、聚焦热点,使宣传教育群众的话题“接地气”,与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相对接;二要努力体现理论的价值关怀,着眼成风化人,读好人民群众的心灵之书,以百姓的视角、通俗的语言、透彻的说理,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点;三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通俗性,依照“传播——接受”的规律,通过说身边事、拉寻常理,将“远的拉近”、“大的讲小”、“虚的变实”,使理论观点由深奥变通俗,符合大众思维,让理论在贴近实际中走进群众、服务群众,为解决精神世界问题提供亲近的理论和方法,让理论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引领群众、赢得人心。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在理论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既要心里装着真理、手中握着道理,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传播真理、讲清道理,最大限度地让理论走进群众,实现入脑、入心、入实践。这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会具有强大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渗透力,才能在掌握群众中焕发活力、展示魅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适应群众需求改进方式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在进入大众实践中,形成“认识——实践——认识”的良性循环,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不断深入人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