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党的生命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复兴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共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中共的独特优势。“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
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政治规矩”一词,并将党员应守的规矩归纳为四个方面:党章、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直指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
2012年12月4日,当选为总书记仅仅20天,习近平在北京立下了第一个新要求——八项规定,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规定。“轻车简从”“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开短会、讲短话”“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八项规定没有大话、套话,实实在在。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被称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把“手术刀”,“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随后,中共又密集出台了多项规定,连下禁令,覆盖教育培训、公务卡、办公用房、文艺演出、干部任用等各个方面。各地也纷纷出台实施办法,监管之细前所未有。例如,2013年9月,湖南省制定了号称“史上最严限宴令”的《关于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按照规定,在操办婚礼10个工作日前,应当向本级或本单位纪检监察机关报告,说明操办的事宜、地点、时间、邀请人数及范围,并在事后10个工作日内报告具体操办情况。“限宴令”对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宴请人数和车辆规模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有人提出质疑,做寿、生子是个人私事,《规定》是公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犯。湖南省纪委的回答很干脆:“你接受不了,可以退党,可以辞去公职!”
2015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先后修订出台,两项法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自律与他律互补、高标准与守底线兼顾,以道德为“高线”,以纪律为“底线”,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笼子”。
立规矩容易,守规矩难。习近平强调:“好的法规制度如果不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编在手册里,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不仅不能产生应有作用,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公信力。我们要下大气力建制度、立规矩,更要下大气力抓落实、抓执行。”“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赴广东考察。这是习近平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到地方考察,也是八项规定出台后第一次到地方考察。在考察期间,全程没有封闭任何道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与车队并行。网友在兴奋之余不忘点赞:“致敬!习总有空常来哟!”20天后,习近平去河北阜平县考察,按照规定,中央领导在基层调研时不能吃桌餐,只能吃自助餐。可是,阜平是贫困县,县政府的招待所根本就没有自助餐的餐具。习近平说当地有什么就用什么,最后,用的是老百姓的大瓷盆。据当时同行的一位省委常委回忆:“大盆往上一端,总书记和大家一围,吃得都很好。”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共历史上,规矩其实立得不少,但执行效果却不佳。此次再立新规,在抓落实上也颇多创新,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步跟着一步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从2013年中秋节开始,中共在每一个节日的节点上都发一个《通知》,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请吃请喝。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端午,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逢节必令”,大到购物卡,小到月饼、贺卡,均在禁止之列。有人不信邪,以为只是说说而已,结果真的有很多人因为一盒月饼、一张贺卡挨了处分、丢了官。现在,在中央纪委的网站上,定期通报各地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前有率先垂范,后有强力监督,短短一年时间,“规矩”真的立起来了。节日清净了,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改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现在,很多干部都将“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奉为自己的座右铭。一位网友写了一首《七绝·有感于中央八项新规》:“人治嚣张法治隳,中枢亮剑响春雷。清风吹得乾坤朗,不信民心唤不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