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谈中国敬老文化(4)

摘要:秋高气爽,登临居高,遍插茱萸,九九重阳节将至。然而,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登高、赏菊等习俗,还有这习俗中体现出的尊老敬老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不仅是对家庭的贡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习俗的由来

何以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香味浓郁。它不光使口鼻能够享受到的香气,而且据说有很强的药用功能,能够祛灾除病,尤其是足寒、祛风。那么,古人选择在九月九日佩戴茱萸,就是针对当时天气变化而做的选择。

为什么要食蓬饵?蓬饵是一种点心,一般是用大米粉蒸制而成,松软可口。这恐怕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也可能因为刘邦喜欢这种点心,所以九月九日就选择了蓬饵来作为主要食品。

何以又要饮用菊花酒呢?在九月份的时候,很多花都已经凋谢了。但是菊花恰恰是在众多花都凋谢的时候,绽放出来,而且色彩绚丽,花型丰满好看。古人有不少人偏爱菊花,对菊花情有独钟。中国很多花都比菊花有名气,比如牡丹、梅花,它们在今天的名气似乎都比菊花大。但是时光越过2000年,那时候的菊花却特别受欢迎,而且这个风气延续了很长时间。至少在唐代,菊花还是格外受人钟爱的,比如唐代著名诗人,跟白居易齐名的元稹,他专门为菊花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用非常明确的语言,交代了为什么人们特别钟情于菊花。因为这个花的品质和别的花不一样,它是等百花开尽以后才登台亮相,它盛开的时候,别的花基本上已经凋谢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菊花特别受中国人的喜爱。

菊花从魏晋南北朝开始,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延年益寿的特别物种。陶渊明的《饮酒》诗里面说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一般人的解说是:你看陶渊明多么的潇洒,黄昏时节,悠闲自在地在家里篱笆旁边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看到远处的南山(今庐山)傲然天地之间。于是此情此景,融融然,心会于此。不过据学者考证,陶渊明之所以采菊,是因为道教里面有一种说法,说菊花可以延年益寿,以菊泡酒,长期饮用,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传说汉代形成的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习俗,就有某种祈福的意思在里面,就是希望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