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谈中国敬老文化(7)

摘要:秋高气爽,登临居高,遍插茱萸,九九重阳节将至。然而,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登高、赏菊等习俗,还有这习俗中体现出的尊老敬老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不仅是对家庭的贡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从上世纪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老人的重视开始上升为国家的行为和国家的意志。比如,一些国家陆续推出了不同名称的老人节,影响最大的是1978年,由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一项法案,规定将每年9月美国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定为美国的祖父祖母节。这就使得美国有关家庭成员的节日完备了。以前有母亲节、父亲节、女儿节等,但是父亲和母亲的父母以前没有节日。这个新增的祖父祖母节,可以说是美国的老人节。

这一天,全美各地都要举办各种敬老活动。我们的近邻韩国比美国更早的意识到尊敬老人是多么重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说,韩国领风骚之先是必然的。因为韩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强调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甚至把这种道德层面的事情,变成一种治理国家的原则和目标,号称“以孝治天下”。

韩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美国提前5年,在1973年就把每年5月8日的母亲节改为“敬老节”。用儒家的“敬老节”来代表对长辈敬意。文化色彩非常鲜明,回归传统,回归儒家文化、价值观。与之相适应的,韩国还有实际的举措,规定从此以后,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领到一个特别的证件,叫“终身优特证”。那就是国家规定,在外出、交通、医疗等各方面对老人的优待。

在中国,80年代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尊老敬老、照顾老人、优待老人的意识和行动都大大增强了。现在很多地方的老人都享有各种优待,要么是乘公共汽车不要钱,要么是购物、排队可以优先,要么是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财物等等。可见,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对待老人的事情上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尊老敬老应该成为一种普遍意识,应该变成一种政府行为。而且它可以超越国家、种族、文化,超越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一种文明的共识:人人都应该敬老,人人都应该尊敬老人,而且人人都必须敬老,政府要对老人采取各种优待、照顾政策。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重阳节演变为老年节,既有文化传统,又和国际接轨,是两个力量合成的必然产物。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