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长征精神】李松林: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2)

一、正确评价红军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就三个话题作一下说明。第一是讲一讲关于“长征”一词的由来,第二是讲一讲国内外研究红军长征的状况,第三是讲一讲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关于“长征”一词的由来与落脚点

1.“长征”一词的由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突围转移时,并未使用“长征”一词,当时的说法是“转移”、“突围”、“西征”。我们说长征是伟大的,但长征是被迫的。对于长征,我们称之为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管我们叫“共匪西窜”,而在斯诺的笔下则称为“西行漫记”。这三种不同的说法,也表现了三种立场和观点。

那么,什么时候使用了“长征”这一名词呢?

有的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王明于1934年11月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第一次使用的。但是,王明所使用的“长征”的概念,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大转移。

1935年6月10日,《前进报》第1期刊载了博古的署名文章《前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去!》,把红军的行动称为“长途远征”,开始有了“长征”概念的内涵。6月12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在给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报告中指出,“西征军(指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屡克名城,迭摧强敌”,这是目前所见文献材料第一次将中央红军的行动称为“长征”。因为这份报告结尾署名“向前代草”,所以最早提出“长征”以及“万里长征”概念的,有人认为是徐向前。到了7月10日,《红星报》在第25期社论《以进攻的战斗大量消灭敌人创造川陕甘新苏区》中开始使用“万里长征”一词。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对萧锋的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概念,说红军长征共经过了11个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是目前最早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

还有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红军进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以后,红军总司令朱德在5月22日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最早使用的。布告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也有学者认为,“长征”一词是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在1935年2月23日于贵州发布的《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最早使用的,该文件指出,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

以上我们引证了相当一部分资料,就是要说明“长征”这个词的由来。可以看到,王明虽然最早使用了“长征”一词,但那指的是红七、红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并不是指红一方面军的战略转移。真正用“长征”一词称呼红一方面军战略大转移的应该是红军总政治部,也就是王稼祥、李富春在1935年2月23日于贵州发布的《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以及朱德在1935年5月22号于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两个文件中提及的“长征”指的才是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词,那是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的事。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长征”一词的由来。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