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潘建雷:从反复试错到探索定型——近代中国转型的历史反思(3)

(3)近代中国转型的本质

近代中国转型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对中华文化体在转型前后的变化进行归纳,从价值理念、文化方式、政治制度、产业模式、组织形式和国际关系六个角度来阐述。

①价值理念  传统时期,中华文化体的价值理念是天理人伦。价值理念无非两端,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理),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即人伦)。天理即敬畏天地,道法自然。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敬畏天地、道法自然的集中体现。我们的作息习惯都体现了与自然节奏合拍的基本理念。人伦可以细化为八个字——亲亲、贤贤、尊尊、长长。亲亲、贤贤、尊尊、长长体现了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基本规则,“亲亲”代表重视家庭,“贤贤”代表尊重有知识、有德行的人,“尊尊”代表尊敬有地位的人,“长长”代表敬畏、尊重长者。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文化变革,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带有浓重的亲亲、贤贤、尊尊、长长的行为方式和规则。

②文化方式  这套价值理念是以什么样的文化方式弥散到社会形态当中,并最终为人们所接受的呢?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礼制风俗。在封建社会中,士大夫主要靠既定的礼制,老百姓主要靠风俗。

③政治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实行的是君主郡县制度。君主郡县制度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元首世袭。这一点非常重要。相比于世界其他文明体,中国很早就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有400万平方公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没有比元首世袭更能维护政治体制稳定性的方式了。第二,中央集权。第三,文官遴选。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文官选拔制度,这对于国家摆脱血缘关系,进入比较合理的行政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在基层治理上实现官绅共治。王权止于县政,县以下由士绅来治理。

④产业模式  在产业模式上实行的是农副经济。我们一般把中国传统时期的经济称为小农经济,这个说法不是特别准确。按照费孝通先生做的乡村调查,农业和副业在以往的普通家庭收入中各自占到一半。江浙一带,副业能到60%到70%,是比较富庶的地方。所以,单靠农业的产出不足以维持家庭的收支,当时的经济形态是农副经济。

⑤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主要是家族村落。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由城镇、乡村、山林、江湖和市场组成。以北京为例,二环之内主要是城镇,二环之外主要是乡村,以潭柘寺为代表的寺庙、道观代表山林,各种各样的“市”“口”代表市场,前门等江湖艺人集中的地方代表江湖。可以说,中国历代的主要人口都集中在乡村中。

⑥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主要是册封朝贡,以中国为宗主国,其他国家为中国的属国。

文稿配图一

以上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嵌套、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讲,农副经济的形态要求人口聚居,因此形成家族村落。以亲亲为核心的人伦关系,必然对应以家族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形态,没有家族的存在,这套人伦理念不太可能维持下去。今天社会上一度出现读古代经书的潮流。这对改进社会的道德风气有很大帮助,但是效果也不宜过度夸大。因为真正能够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并不是读经,而是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是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这套人伦理念对应的是家族体系。我们讲的官绅共治也一样,王权止于县政,县以下由士大夫和乡绅共同治理,这和家族体系也是并列在一起的。所以,这套体制的各个维度之间是相互匹配、相互嵌套、相辅相成的。

到19世纪40年代,这套中华体制在西方的军事、学术、社会风气、政治制度等全面入侵的情况下,在短短数十年间一败涂地、土崩瓦解。经过170年的转型之后,这六个维度上是否已经形成了新的比较定型的体制?这里要打一个问号——我们依然处在转型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定型的体制。例如,近代中国在文明转型的初期,曾经多次爆发关于产业模式的讨论,到底是工商立国还是农业立国?晚清时期有过一次讨论,民国时期还有一次,一直持续到1930年前后。讨论的结果很明白:必须工商立国。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能再以农业立国。但是,虽然工商立国的方向确立了,具体的落实步骤并没有确立——到底以城市工商业为中心还是农村工商业为中心?是以国有工商业为主还是民营工商业为主?工商立国的原则确定之后,大家在这两个问题上纠缠不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大的争论和政策变动。80年代初,我们实行的是乡镇工业为主的改革体制,后来又实行城市化。在转型过程中,有这样的转折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正确看待。不单单在产业模式上,在价值理念、文化方式、政治制度、组织形式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反复探索。所以,从各个维度上来看,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全定型的形态,这是转型当中的一个必然阶段。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