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潘建雷:从反复试错到探索定型——近代中国转型的历史反思(9)

(四)做得怎样

三大集团在转型过程中的基本状态是什么?回顾这170年来我们转型的历程,可以归纳出四种状态:

1.迫不及待

这种心态是由整个民族的灾难深重造成的。我们急于要使古老的中国摆脱被压迫、被欺凌的状态。毛泽东同志1963年在《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中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同志这种使中国摆脱被压迫、被欺凌状态的强烈期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转型。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在与光绪皇帝的对话中,急切请求光绪皇帝急变、速变,百日维新(在一百多天里)下了200多道改革命令。这是“迫不及待”非常集中的表现。1912年8月,孙中山在参加国民党改组大会期间与时任临时总统袁世凯有一次谈话涉及铁路建设。孙中山跟袁世凯说,现在国家面临两大任务,一个是富国强兵,这点由袁总统你来做,要在五年时间里练百万强兵,另一个就是修交通,交通建设是国家强盛很重要的基础,这点我可以负责。孙中山向袁世凯承诺,要在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修建20万公里(也有一种说法是17万英里)的铁路和100万公里的公路。但是这段谈话已经过去了105年,中国的铁路里程依然没有达到孙中山讲的20万公里——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迫切心态。

这种心态到今天我们依然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回顾一下,我们以往的五年规划,如果你一定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快”。但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的“十三五”规划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快”的提法,转而注重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喜人的转折点。

因为迫不及待,所以才会求取捷径,因为迫不及待,我们就尝试着尽快找到复兴和救亡的办法,把中国带出灾难深重的状态。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学习苏俄?就是因为我们亟需一剂猛药,好让中国迅速摆脱濒临灭亡的状态——实际上也成功了。但是,当我们回顾这个成功的时候,发现这种成功是有代价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对苏联模式的放弃,实际上就是这种体制代价的表现。

2.参差不齐

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价值理念、文化方式、政治制度、产业模式、组织形态、国际关系各个维度的全面转型。但是,由于各精英集团对转型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同一个精英集团在不同时期的转型方案也有变化,所以就造成转型在各维度、领域参差不齐的现象,进度也参差不齐,有些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的国际先进水平,有些还依然停留在传统时期。比如说,今天中国的产权关系有些方面已经走到了比较先进的阶段,有些方面则有待明晰。

3.西洋崇拜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心态就是西洋崇拜。1934年8月24日的《大公报》有一篇社论讲:“最近二十年来,……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己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这个判断放到今天可能稍微严重了一些,但也有一定的警醒意义。北京大学创立之初,任何老师的聘用都是要有国外文凭的,近乎唯国外马首是瞻。这是主导中国转型很重要的一条线索。

但是,在西洋崇拜的同时,也有一条反西洋崇拜的线索。这点我们要同时去理解。比如,在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早期阶段,实际上是唯共产国际“马首是瞻”的,直到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破言必称希腊罗马的状态,情况才得到切实好转。近来社会上有一股虚无主义的思潮,对延安整风运动颇有说辞,实际上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整风运动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与整个中国转向正确的转型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整风运动最核心的目的,是打破对共产国际的崇拜,按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是打破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实际上都是整风运动最重要的产物。可以说,整风运动是近代中国转型历程中打破西洋崇拜的第一步,是中国精英团体对西洋崇拜的一个反思,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反西洋崇拜的一个成果。

4.反复试错

在近代中国转型过程当中,由于没有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刚性,准确来讲,也不可能有一个可以一以贯之的纲领,所以不同的精英团体在不同阶段就需要不断试验,看看在不同领域到底哪种制度适合,相互之间又怎么匹配。我们经常讲,要有配套改革,但不同维度、不同领域之间的配套改革并不容易。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说:“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这中间一定还会犯错误,还会出问题。关键是要善于总结经验,哪一步走得不妥当,就赶快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实际上是对反复试错非常通俗的表达。

这种反复试错的状态实际上是我们转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今天我们依然有反复试错的特点。但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这种反复试错的特点将逐渐消失,我们将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框架下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农村的经济组织方式经历了七个阶段,从自耕农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再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村户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现阶段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这是我们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农村的经济组织方式的历程,这中间经历了很多试验和挫折。这是大型文明完成转型必然经历的正常状态。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