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增强核心意识
什么是核心意识?核心意识,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权威。王岐山同志指出:“绵延5000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要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综观世界历史,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国家崛起过程中都有一个规律性前提:政治慢慢地权威化并形成治理或领导核心。那么,今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越讲越坚决、越讲越硬气、越讲越深刻:“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时强调“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强调核心意识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初期,就强调共产党要有领导的权威和集中。指出如果没有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服从,不仅会使党缺乏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甚至根本就不能存在下去。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没有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而组织的凝聚能使力量倍增,这种凝聚就要靠核心意识,靠铁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纪律才行。
核心是党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核心领导,那么我们的政党就会变得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当然,我们要知道,这个领导国家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近9000万党员的大党,他的领导核心就是党中央,而党中央作为一个领导集体,也应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党的总书记。可以说,一个伟大核心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时代的原因,还有人民的选择。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还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包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对于这一点,邓小平在1989年6月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进入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有一个核心,这一点所有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也就是现在大家同意的江泽民同志。开宗明义,就是新的常委会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这个集体和这个集体中的核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二,确立正确核心领导的重要性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已得到检验。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但在党内激烈的政治路线斗争下,他一度被排除出核心,导致中央苏区和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这些都是用血的教训使我们意识到有一个正确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博古,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因而接二连三地犯了“左”和右的错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选择一个正确的党内领导核心是极端重要的。
第三,每一位党员要自觉维护核心领导。
核心意识是党内观念层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整体发展过程中,是我们通过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因此,增强核心意识、自觉维护核心领导,不仅需要内化于心,更需要外化于行。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长征开始前,王稼祥、张闻天作为临时中央的主要成员,都曾经批判过毛泽东。但在长征途中,王稼祥、张闻天亲眼目睹错误军事路线给红军带来的重大损失,逐步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并及时修正错误,在遵义会议中开始指出李德、博古的失误,尤其是王稼祥投出的“关键的一票”,对重新确立毛泽东军事指挥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天,每一位党员都要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中国的领导核心,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理解。从宏观层面来说,是指中国共产党;从中观层面来说,是指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从微观层面来说,是指党的总书记,总书记是中央领导集体“一班人”的班长,既是领路人,又是带头人。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同时在反腐倡廉方面也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正是在多方面的考量中,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无论是“啃硬骨头”还是“涉险滩”,都需要有中央权威,需要有打破体制内多年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权威,尤其是“触动团体或个人奶酪”时,最需要中央权威。因此,每一位党员要做到“严守规矩而不等闲视之”“保持一致而不另搞一套”“服从组织而不讨价还价”,做到“人心齐、泰山移”,全党上下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使我们的事业继续往前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