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1916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他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1937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开始辅佐父亲经营面粉、纺织和金融等庞大的家族企业。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荣氏家族已迁往海外,荣毅仁毅然作出留在上海的决定,并逐渐成为荣氏家族企业的代表。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满腔热忱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曾任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后历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顾问,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副主席、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率先把全部企业拿出来和国家合营,赢得了普遍尊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牵头组建并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6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时说:“你们荣家对发展民族工业做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的评选小组把3个特别的“纪念奖”颁发给了3位已经“驾鹤西去”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荣毅仁、霍英东和王选。今年是荣毅仁100周年诞辰,笔者收集整理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3位中共领袖交往的感人故事奉献给读者。
毛泽东说:“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
这是荣毅仁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1950年春末夏初,中南海碧水盈盈,颐年堂喜气洋洋。荣毅仁被通知出席毛泽东招待部分党外人士的宴会。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荣毅仁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当荣毅仁等来到时,毛泽东在门前热情迎接他们。潘汉年把荣毅仁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握住了荣毅仁的手,亲切地说:“荣先生,你是大资本家呀!”
周恩来在一旁打趣地说:“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少壮派’。”
荣毅仁直说:“哪里……哪里……”
毛泽东看到荣毅仁这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微笑着又补充一句说:“你来了,很好。”
宴会就像家人团聚,气氛和谐欢快。席间毛泽东鼓励大家要为人民做好事,要一贯地做下去,好事做得越多,越有名誉,人民的奖励也越多,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毛泽东的话,语重心长,感人肺腑,既是谆谆的嘱咐,又是殷切的期望。荣毅仁听了感到无比温暖,觉得毛泽东的话字字铭刻在自己的心上,以至于几十年后,荣毅仁还能清楚记得。
1955年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召开执委会议,荣毅仁赴京参会。毛泽东也来了,并亲自主持了一次座谈会,恳切谈心约两个小时。毛泽东对与会的“资本家”们说:“只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前途联结在一起,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是可以掌握的,是大有希望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事业是很宽广的,并且将一天天发展。大家要把心安下来,不要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要减少吊桶,增加抽水机,如果能全部改用抽水机更好,这样才好睡觉。”
毛泽东又讲到京剧《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的故事,用以教育工商界。他说:“渔夫萧恩立志插翅飞过江去,斩除恶霸头子吕子秋,报仇雪恨。他的女儿萧桂英,又想要跟着爹爹去杀家造反,又放心不下那一点儿‘私有财产’。船行在半江中,她还念念不忘:门还没有上锁呢!屋里还有不少家具呢!”毛泽东讲到这里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闹革命么,还舍不得丢坛坛罐罐?对旧的东西,一定要舍得丢,不要舍不得!”
当时正值全国范围内的公私合营高潮前夕,毛泽东的话语重心长,发人深思。他说:“只要谁肯真正为人民效力,在人民有困难的时期内确实帮了忙,做了好事,而且是一贯地做下去,并不半途而废,那么,人民和人民的政府是没有理由不要他的,是没有理由不给他以生活的机会和效力的机会的。”接着他又补充说:民族资产阶级改造好了,将来一定可以加入到工人阶级的行列。
这次座谈会后,荣毅仁觉得很受启发。一回到上海,他就向上海市人代会保证:“我一定要把所得到的利润投资企业,购买公债,来支援国家建设。”他还在大会上表示:“我一定要把自己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公民,做一个真正的同志。”
在这一时期,荣毅仁虽明确了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认识,但对为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仍然是模糊的。他曾说过:“我赞成共产党只举一只手,如果两只手都举起来,那是投降。”可是后来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他自己又否定了这种任性之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