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的一次会议上,荣毅仁对毛泽东说:“毛主席,希望你能抽出时间到上海去,更希望到我们厂看看。”
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正在上海申新纱厂总管理处上班,忽然接到时任市委书记的陈丕显亲自打来的电话,说有要事跟他谈,要他速回家中。荣毅仁急急赶回家,陈丕显已在家中等候。陈丕显说:“毛主席来上海了,今天马上就要去视察申新九厂,我们一起去厂里吧。”
荣毅仁立即随陈丕显赶到申新九厂。下午4点40分,毛泽东在陈毅、罗瑞卿、汪东兴陪同下乘车来到厂里。一下车,毛泽东见到在那儿迎候的荣毅仁说:“你不是要我到厂里来看看吗?今天我来了。”
荣毅仁万万没有想到,他在北京时对毛泽东讲的那句话,毛泽东竟记在心里了。
毛泽东问荣毅仁:“公私合营后生产怎样?”
荣毅仁说:“比以前好。”
毛泽东说:“跟国营企业比怎么样?”
荣毅仁说:“那还差一点。”
毛泽东说:“大概什么时候能赶上?”
荣毅仁说:“总要二三年吧。”
毛泽东没有坐下来休息,而是由荣毅仁等陪同径直向车间走去。
申新九厂共有17个车间,毛泽东视察了7个。每至一个车间,毛泽东都要仔细询问车间的工人的工作情况,还和他们亲切交谈。
毛泽东到上海视察不下几十次,但只视察过一家公私合营工厂,这就是申新九厂。
1956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很短的时期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面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这是一次巨大的历史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之后,国家对资本家私股的赎买改为了定息制度,资本家的收入被限制在固定的股息上,同企业的利润多少不再发生联系,生产资料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企业的生产直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1956年12月10日开始,全国工商联在京举行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前,毛泽东在12月5日、7日、8日,花3个晚上时间,分别找全国工商联正副主任委员、各省工商界代表谈话,想听听这些私营企业老板的意见。这中间自然有荣毅仁。
8日晚,毛泽东为了不使这些资本家紧张,说话时语调缓慢,态度随和而亲切,他说:“我今天只带两个耳朵来参加会议。”会上,这些民族资本家竞相就定息问题、给资本家安排工作问题、如何进行自我改造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毛泽东听后说:“赎买就真的赎买,不是欺骗的,对有抵触情绪的同志要说服,要赎买就赎买到底,不要半赎买,半没收,要虎头虎尾,不要虎头蛇尾。”
对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安排问题,毛泽东说,“人都包下来。工商业者不是国家的负担,而是一笔财富,过去和现在都起了作用。中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是现代化的,不是手工业的。……这一点工人不大了解,应该向工人说清楚”。
毛泽东又说:“资本家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物质问题,一个思想问题。物质问题就是有职有权的问题,有工资可拿,拿到工资可生活。思想问题要资本家自己改造自己,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但使用老经验,而且使得他们能够发展新经验。譬如荣毅仁年纪轻轻的,这种人来日方长,还可以学新的经验。”
“年纪轻轻的”“来日方长”,荣毅仁听到毛泽东这些话,心头好似卷起了千重浪,奔腾澎湃,共产党的主席对自己如此勉励有加,寄予厚望,使他激动不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