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国学对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滋养(8)

摘要:中华文化是我们最独特的优势,这是其他民族没有的。它也是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支撑,是中国特色理论和建设的智慧之源。那么,国学中有哪些智慧支撑和滋养了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思想?郭继承教授从中国文化对主体性的认识与“四个自信”、《易经》的智慧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允执厥中”思想和“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万物并育”与中国的外交理念、中国文化对人心和道心的认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解答。

人这一辈子的事业好比是座大楼,根就是德行。所以我们说厚德才能载物。一个大楼的根或地基有多扎实,这个楼才配有多高。如果楼很高,比如地位、名声很显赫,财富特别多,但是德行差,就是大楼的根基不扎实,那么,楼越高越容易哄然倒塌。厚德方能载物,内圣才能外王。什么是内圣外王?自己的修养好了,才有能力到社会去打拼,去承担一些使命和责任。中国非常强调道德是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平天下。

一个人、一个民族有什么样内在的修为和智慧,就能拥有多大的成就。很多的失败,根就出在内在的问题上,所以厚德才能载物。一个人的德行就是大楼的地基,大楼的地基越扎实楼高才不怕。如果一个人的德行特别厚重,那么它的“楼”多高都不怕,为什么?他配得起。反过来讲,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2013年习近平到山东曲阜考察说了一句号话,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果没有德行,蝇营狗苟,只懂得金钱和利益、权力,这个国家是不会有希望的,这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立在这个社会上,能够被人信任,担当一定的责任,做成一番事业,需要“德”提供根基。

孙中山先生受西方的教育比较多,他对西方很了解,可是读完《大学》之后,将其称之为“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它的政治治理怎么才能实现?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仅看他的政治智慧,也要看他的德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把自己修好了,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才能把放在你身上,才能为了民族的利益置生死于不顾。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谁能做到?如果谁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必是以德行为基础的,或者说一个人只有有很好德行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普通人,一定要懂得从修身做起,然后内圣外王;从修身做起,才能为社会承担责任,完成一番事业。

所以,中华文化为如何修身、如何提高个人修养和智慧提供了极丰富的精神营养。习近平主席对中华文化对修身的重要性说得特别多,其中一句话就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话是王阳明的,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天底下没有能做成的事。所以,立志是人生第一等的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孔子十五有志于学,玄奘法师13岁出家的时候怎么说的?远绍如来,成佛做祖,近学大乘,弘扬佛法。这种志对一个人特别重要。

我们结合天的现实,比如公务员,“身在公门好修行”,掌握社会的公权力,就要好好地给人民做事,践行党的宗旨,在为社会服务的时候,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每一个公务员都有这样的志,何愁我们的政治不风清气正?如果年轻人都有为国家未来去打拼的愿望,我们的国家何愁不生机勃勃?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就没有志,从来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大一点,没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事的抱负,小一点,没有这一辈子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岗位的具体规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样怎么可能有辉煌的成绩?所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每一个行业要立志,每一个年轻人要立志,尤其家长培养孩子的时候,现在已经不是吃不饱,穿不暖了,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房子都买好了。那么,现在孩子最缺的就是习近平讲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抱负、没理想、没追求,没有为社会打拼的使命和情怀,就会只沉浸在自己的小悲欢、小世界里。所以,更多的宣传让年轻人有抱负、有使命,特别重要。

以上六点给说明,国学或中华优秀文化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滋养和支撑作用。简言之,我们所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一定要善于从中华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全面正确理解中国的决策部署,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振兴中华这个大事业做好;从中华文化的智慧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从这个角度,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阅读中国的经典、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几千年历史智慧的经验、教训拿过来,让我们生活好、发展好、工作好。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