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的党组织体系是首都基层党建的根本保证
一是创新方法,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通过单独建、联合建、行业建等形式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组建率由2010年的31.8%提升至2016年底的83%,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将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科协等27家市级单位认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本领域党建工作,突出抓好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大协会、大商会等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行“行业抓、抓行业”,推动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实现1297座商务楼宇“两个覆盖”,建立全国首家互联网协会党委,成立全市出租汽车行业协会党委,将物业、保安等行业党建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实现重点行业“两个覆盖”。
二是优化设置,增强党组织功能。紧跟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打破城乡、地域和行业界限,不断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探索形成了村村联建型、产业带动型、村企联建型、村居联动型等党组织设置模式。牢牢把握城市治理和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打破条块限制,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构建首都特色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将社区划分为管理网格,形成“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院党小组”四级党建工作体系。
三是理顺关系,完善领导机制。着眼于建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统战、工商、民政、司法、农业、教育、卫生、国资委等部门抓行业系统党建的优势,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推进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完善区、系统和乡镇(街道)两级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丰台区将全区81个委办局、群团组织、事业单位按照分工归口、责任覆盖的原则划分为11个系统党建工作组,由主管区领导挂帅,形成了有序运转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健全和完善首都基层党组织体系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基层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相适应。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变化,创新组织设置,优化党组织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必须坚持以创新精神推进党组织体系建设。注重理念创新,通盘考虑、统筹协调,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社会空间,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