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协调是首都基层党建的基本方式
一是统筹首都党建资源,大力推进共建共享。注重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网格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等模式,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西城区月坛街道针对驻区中央单位集中的特点,健全双向沟通机制,整合服务资源,调动中央单位参与社区建设。海淀区充分利用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积极搭建校地联建区域化平台,以“校地共建”“结对共建”等形式,促进区域基层党建发展。
二是统筹社会力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市基层党组织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采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采取“轮值主席”“圆桌议政”“居民问政”等方式,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门头沟区按照党建引领、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共驻共建原则,推进“参与式协商”社区自治模式,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
三是统筹活动空间,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近年来,全市大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推广网络“e支部”、微型党课、党建微信群,探索网上党代表工作室、网上党员大会、党员议事厅,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密云区开发推广基层党建全程纪实系统,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透明化、规范化、科学化。
统筹协调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大党建”理念、“开放式”运行。要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组织壁垒,通过“党建+”模式,构建开放、高效、融合、互动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二是必须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既要给基层下达“过河”任务,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宏观设计和整体谋划;又要帮助基层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加强具体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必须坚持系统集成、避免零敲碎打。把“单打独斗”的要素集中起来“团体作战”,形成多重互动效应和强大合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