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2)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2)

摘要: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带动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分工协作,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为辐射带、文化要素有序流动的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建立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协作机制,形成京津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格局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首善标准,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开辟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境界,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围绕更好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的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到2020年,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亲和力,充满人文关怀、人文风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推动北京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宏伟目标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阐释传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全国,在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新闻传播等各领域,推出更多代表国家形象、首都形象的优秀成果,全市人民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首都作为思想引领高地、价值观高地和道德高地的地位巩固发展。

——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做到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形成“两轴、两核、三带、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独特城市魅力,让中华文明的这张“金名片”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文化工作方向和导向更加鲜明,文艺创作活力持续迸发,文艺精品大量涌现,公共文化服务首善之区的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巩固,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建设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现代传播体系健全完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显著增强,文化开放格局更加完善,国际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首都文化的世界影响持续扩大,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走出去的桥梁纽带。

——文化人才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吸纳培养人才的渠道不断拓宽,文化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作用日益彰显,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不断集聚,社会各方面、文化各领域人才投身首都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广泛调动。

(三)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文化创新发展。把创新放在文化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文化创新在首都蔚然成风。

——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三地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推动全国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

——坚持开放合作。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四)发展格局

着眼建设世界级文化中心城市,立足构建现代化的新型首都圈和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由近及远、圈层结合的文化中心新型发展格局。

——文化中心功能核心层。涵盖北京各区,是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是推动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立足优化首都核心功能,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②建设,推动文化中心核心层建设一体化发展。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重点支持远郊区和大型新建社区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均衡发展,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始终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建设“高精尖”③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扩大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影响力。

依托各区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重点支持东城区做强“文化东城”④品牌,西城区加强“四个西城”⑤建设,朝阳区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海淀区保护和利用好“三山五园”地区⑥历史文脉,丰台区发展戏曲文化,石景山区打造数字娱乐产业集群,房山区发展祖源文化,通州区挖掘开发运河文化,顺义区培育会展品牌,昌平区建设未来文化城,大兴区建设“中国设计瑰谷”,平谷区建设“中国乐谷”,怀柔区发展影视文化,延庆区发展冰雪文化,门头沟区、密云区借助良好生态环境及丰富的文物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文化智谷”,推动全市文化建设形成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发展局面。

——文化中心功能拓展层。涵盖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是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的主要拓展区,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主要支撑区。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带动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分工协作,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为辐射带、文化要素有序流动的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建立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协作机制,形成京津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文化中心功能辐射层。坚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汇聚各地优秀文化资源,推出更多主旋律作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构筑文化人才支撑,在正确导向把握、精品创作推广、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支持保障等方面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立足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古都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首都时尚文化魅力和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提升北京的国际形象,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