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5)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5)

摘要: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带动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分工协作,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为辐射带、文化要素有序流动的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建立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协作机制,形成京津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

名词解释

1.“两轴、两核、三带、多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两轴”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传统中轴线(南北轴线)和长安街沿线(东西轴线)在统领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上的重要地位;“两核”指进一步强化以老城、三山五园两大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为核心的文化名城建设;“三带”指加强对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永定河-西山-大房山文化带等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多点”指发掘和弘扬其他具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古城、古镇和传统村落、考古遗址公园及其他重要文化景观、国家级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

2.北京城市副中心: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副中心转移。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老城重组,未来聚焦通州,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3.高精尖:指高级、精密、尖端,处于时代领先地位的技术或产品。当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适宜产业布局津冀,成为新时期北京经济发展的新主题,未来将通过构建“高精尖”结构,发挥创新创业的强劲驱动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首都优势产业,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文化东城: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重点发展戏剧演艺、全媒体出版、艺术品交易、文化旅游四大优势产业。

5.四个西城:记忆西城、书香西城、艺术西城和时尚西城。

6.“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三山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指清漪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和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

7.三绿色一志愿:为响应《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引导市民群众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自2013年10月起,首都文明办联合市环保局、市交通委、市商务委、团市委等八部门,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清洁空气蓝天行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活动大力倡导“三绿色一志愿”环保理念,即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公益,积极参加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提出了包括“3510”绿色出行、响应光盘行动、绿化美化社区庭院、节水护水、分类投放垃圾、争做绿色环保志愿者等20项环保主张。

8.五个一工程:是由中宣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始办于1992年,评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中央部委以及原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的精品佳作,目前为五年评选两次。“五个一工程”评选已经进行了13届,第十三届评选活动于2014年9月在京举行,评选范围包括:戏剧、电影(包括动画电影)、电视剧(包括电视动画片、电视纪录片)、广播剧、歌曲、图书(包括文学类图书、通俗理论读物和少儿读物)等,共有186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9.“1+3”公共文化政策:“1”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5〕28号);“3”分别是指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印发的《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市文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市文化局印发的《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

10.公益类文化企业、竞争类文化企业:在首都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社会责任、具有突出社会效益和公共功能的国有文化企业为公益类文化企业;所属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市场属性、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文化企业为竞争类文化企业。

11.众创空间:是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及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进一步提出要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12.四个一批:为推进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2003年8月,中宣部会同中组部、原人事部印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培养造就一批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简称“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后又将宣传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纳入其中。按照中央精神,我市先后评选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81名、北京市高级文化经营管理人才33名及后备人才115名。

13.百人工程:根据中央和市委培养跨世纪领军型人才的要求,我市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启动了培养跨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和文艺人才的“百人工程”,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社科理论和文艺人才。2000年以后,我市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启动了社科理论和文艺人才新世纪“百人工程”,并于2015年启动了出版人才“百人工程”。截止目前,我市共选拔了社科理论人才523名,文艺人才129名。

14.海聚工程:2009年,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北京市启动实施了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简称“海聚工程”。2015年,“海聚工程”将文化艺术和人文社科类人才纳入了支持范围。

15.高创计划:2014年,北京市启动了“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简称“高创计划”。这是与“海聚工程”相并行的、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主要包括“高创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以及青年拔尖人才三支队伍建设。

16.人才一体化发展: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2010年制定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加快推动央地人才融合、区域人才合作、城乡人才一体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等,发挥首都人才资源对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2010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改进人才管理方式,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2011年,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北京市决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建设人才特区(即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布局、进口税收、人才培养、落户、资助等方面的13项特殊政策,搭建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创新平台,以政策创新带动体制机制改革,依托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集聚高端人才。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