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实施了大水网建设,并启动了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河”生态修复。

图①:中陵湖生态景区中,驻足休憩的天鹅、鸿雁等野生动物。

岳 峰摄

图②:巍巍太行山。

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自然生态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采取超常举措,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扮靓山水林田湖

打通增绿与增收

山西十年九旱,水资源匮乏,缺林少绿,生态脆弱,全省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仅有123.8亿立方米,人均381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值的1/6。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实施了大水网建设,并启动了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河”生态修复。“七河”生态修复治理范围11.2万平方公里,占山西国土总面积的72%,是山西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从根本上改变河流生态面貌的一项重要实践。

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说,以桑干河为例,生态补水只是“治表”。在“治本”上,山西计划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退耕还草,在雁北地区建设百万亩牧草基地;实施高效节水,在井灌区全面推广应用喷灌和膜下滴灌等节水设施,压减60%的农业用水量。

为让母亲河水脉涌流,山西全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5年来,全省共完成营造林2056万亩。其中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累计完成营造林597.8万亩;晋西北风沙区建成了百万亩连片的樟子松人工林基地;晋陕峡谷建成了600公里的绿色长廊;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山西还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提出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与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

据省林业厅厅长任建中介绍,目前,全省共组建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2926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力6.2万人,1078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同时,统筹整合国家级公益林、未成林造林地管护项目实施,60%以上的护林岗位安排给贫困群众,让他们在参与管护中实现就业脱贫。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