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各种“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进程中推进全面从严治校。
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一个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
从严治党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清晰的发展脉络。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延安整风”加强了自身建设,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建国初期“三反”“五反”运动,对克服执政条件下的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进行了探索。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克服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随后,我们党把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既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定、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校的基本原则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特殊重要作用,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全面从严治校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能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在这一点上,首先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基本制度。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全面从严治校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体现了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强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有力抓手,是不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推进高等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校的政治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是全面从严治校的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样办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围绕“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努力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合格、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合格、党员的行为和作风合格、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合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