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天使”符良玲

“康复天使”符良玲

——用“爱”坦诚相待 打通戒毒人员“回归路”

摘要:她是一个让曾经放浪不羁的帮教对象甘心唤作“妈妈”的人,一个为给戒毒进步青年争取权益“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一个为海口戒毒帮教工作创新出累累经验的人……她就是海口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符良玲。她善良热心、坚强执着却泼辣敢拼,是个六年如一日为帮教对象回归社会而奔波的共产党员。

被人辱骂,差点被打,甚至被威胁,这样的社区禁毒工作你能坚持多久?当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市民时,有的说最多能坚持一个星期,有的说能坚持一个月,但没有一个人说能坚持一年。而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符良玲就是在这样的工作上坚持了7年。在这7年里,带着这份坚持,她用真情温暖了许多“瘾君子”的心,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截至目前她已经成功让148名戒毒人员彻底戒掉毒品,过上了新生活,让一个个染毒家庭的生活恢复往日的宁静、和谐、幸福和快乐。

1.不辞辛苦 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希望

2017年7月1日,记者见到符良玲,一头卷发,面容清瘦的她坚强又不失温柔,带着一股别样的韧劲。她走上前轻轻握住记者的手,露出温柔的微笑。就是这股韧劲和这样温柔的笑容,慢慢地敲开了那些戒毒人员“尘封的心灵”。赢得戒毒人员的信赖,是帮助他们脱离毒海的关键。但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提起两年前去社区戒毒人员阿伟家里拜访的经历时,符良玲和同事仍心有余悸,回忆当时的场景时,符良玲双手紧握,试图还原当时的紧张场景。

符良玲向新同事传授多年禁毒帮教经验和心得 。图片来源:法制时报

两年前,阿伟从戒毒所出来。按照规定,阿伟要到海甸街道禁毒办找符良玲进行尿检、建档。可阿伟却迟迟不来。于是,符良玲让社区综治办工作人员上门通知。工作人员回来连连摆手:“玲姐,我不敢去了,去了就没命了,那家人说,再去就拿刀砍死我。”没人敢去,工作还要做,符良玲决定自己去。

第一次去,大门紧闭。符良玲敲门表明身份时,阿伟的母亲一听是禁毒办的工作人员,便开口大骂:“都怪你们,我儿子染毒了,你们来了让邻居看我们笑话。”老人边骂边把符良玲给的宣传材料扔到地上,符良玲捡起资料在门口傻站了一个多小时。

第二次去,铁门关着,里面的木门却开了。阿伟的母亲生气地说:“你咋还敢来?”符良玲等老人数落完,悄悄将宣传资料塞进了门缝。

第三次去,铁门依旧关着。老人看到符良玲后很意外:“你这姑娘,怎么又是你啊!再来,我儿子要拿刀砍你了。”

第四次去,老人终于开门让符良玲进去。“你是好人,要不然不会来那么多次,但我那染毒的二儿子做不了主,这件事我得跟大儿子商量。”符良玲跟老人没谈一会,老人的大儿子回来了。对禁毒办工作人员很抵触的大儿子看到符良玲后情绪激动,大声喊道:“谁让你们来的,你们来干什么?”喊完顺势拿起旁边的凳子要打符良玲。“‘嗡’的一下头大了,当时我已做好被打的准备。”符良玲说,还好当时老人反应快,看到儿子拿起凳子,立即把符良玲推出门外,迅速把铁门锁上。

“虽然很怕,但我心里更为阿伟着急,他要是不来尿检、建档,系统录入时间就要过了。”幸好,老人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时隔三天,阿伟在媳妇和儿子的陪同下,过来禁毒办进行尿检和建档。从那开始,在符良玲的鼓励下,阿伟一点点拾起了信心,一家人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别人嘲笑家里有“瘾君子”。“真的很感谢玲姐,是她让我有机会向家人证明我没有再吸毒,是她温暖了我和家人绝望的心,给了我们希望。”阿伟感激地说。

符良玲获奖照片。图片来源:个人提供

“我以前胆子很小,经常会哭,晚上都不敢出门,一开始面对这种情况我也很害怕,但因为有我爱人和儿子的支持,我做得越来越好。”符良玲告诉记者,她的爱人是位一线民警,爱人在工作岗位上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她内心一次又一次更强大。

“有时候走访帮教对象,遇到一些紧急的事情,玲姐都是把我们护在身后,自己冲在前面。”禁毒专员陈珊说,符良玲是他们禁毒专员的榜样,有时候跟着符良玲到“瘾君子”家中拜访,一天走下来,脚都被磨得起泡,腿都走软了也没见到几个人。“多一分努力,就多一分希望,刚刚到社区接受戒毒的人员往往不主动,甚至带有抵触情绪,但我们不能退缩,只有勤跑腿、勤动嘴开展‘上门服务’,才能一步一步打开他们的‘心结’。”符良玲说。

责任编辑:李雪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