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且岸:容人并存、自信独守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标志(5)

摘要:文化自信不应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应该有自己的历史内涵。侯且岸教授从历史层面入手,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深化了文化自信的认知,丰富了文化的认识论。报告指出,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应和人民大众的文化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应与历史相一致的逻辑理性的生成过程相联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文化自觉。

第三个问题:文化自信与反思。大家知道,文化发展的高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性的构建。只有具备敢于反思自我、否定自我、剖析自我的基本精神,才能给先进文化的发展注入原创力和源动力,从而在理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创新。我觉得这应是文化自信必备的气质。“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转型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各种文化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如何来审视这些矛盾,如何来反思自我,都需要有理性的支撑。

李大钊在讲到怎样看待文化的矛盾,甚至怎样看待自我的时候,他以日本为例,因为李大钊曾经在日本留过学,对日本的近代文化非常了解,他指出,看待一种文化的时候,分析一种文化的时候,要有一个充分的道理对抗。就是说一定要有一个比较,而且一定要允许道理对抗的存在。也就是说和自己不同的东西,不仅允许它存在,还要通过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做比较时,树立一个思想的标准,或者叫判断分析的根据。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在分析不同文化和自身文化的时候,要构建一种悖论思维,而不是说我们要一切从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不必从同,不能从同,亦不可从同。

这种悖论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没有建立起来呢?李大钊专门去追寻了它的原因。他说我们无法形成一种悖论的思维,就在于我们的惰性太深、奴性太深,总是不肯用自己的理性去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靠人不靠己,这样的民族性真是可耻。理性太重要了。所以从反思民族性的角度看,靠人不靠己,其实不单纯是一个可耻和可羞的问题,它还是阻碍我们文化转换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精神障碍。所以扫除这样一个精神障碍,真正构建一种理性的悖论思维,才可能正确地认知自己,认知中华文化。

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反思,切中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民本思想。他对民本思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叫做民彝。他通过民彝的概念来反思中国文化。这篇体现他反思的文章,是他结束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发表的,叫做《民彝与政治》。他说“彝”在传统上看,是一种礼器,强调礼制的“礼”,不是理性的理。中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其实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仁”,仁者爱仁的“仁”,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于礼制的“礼”,典礼的“礼”。那么“彝”作为一种礼器,它象征着什么呢?它象征的是一种权力。注意,这个权力的“力”是力量的力,强调的是power,看作是统治权力的象征。现在李大钊要把象征统治权力的“彝”的概念赋予谁呢?赋予民,人民的民。所以“一以见民彝者,吾民衡量事物之器”不是传统的礼器,而是吾民衡量世礼之器,理性之器。

今天怎么来理解这个话?为什么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反思呢?就是说这个“彝”在李大钊的心目中已经由权力,由统治的权势变成了人民的权利,这个利是利益的利,英文叫Rights。给民以这样的权利,这是最根本的。也只有民获得了这样的权利,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自信。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