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产品塑造视域下的“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我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为应对当前全球性挑战,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在人类利益共同体基础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从发展前景来看,“一带一路”是指导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服务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长期规划。

“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来,我国国内学术界、实业界乃至政府部门从地缘政治、经济学、文化、历史、经济地理等多个角度,以及理论和对策的不同层面进行了解读分析。从国际上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以及一些小国家都在关注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且有不同的解读。我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在理论上并没有解决“一带一路”的定位问题,并且“一带一路”在对内、对外宣传的口径上也不是一致的。“一带一路”似乎成了一个筐,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和“一带一路”挂钩。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会,从国际公共产品塑造的角度来谈谈“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是我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

2017年4月18日,外交部王毅部长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讲到,“一带一路”是迄今为止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它是中国首倡,但为各国所共享。我们注意到,在这之前的很多个场合,我国的领导人还有官方曾多次提到“一带一路”是国际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搭车论”的背景。早在2015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午餐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我们欢迎各国、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到具体的合作中来。2014年,习主席在出访蒙古时候,除了提到欢迎大家参与,还特别讲到了“搭车论”,提出“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紧接着,在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上, 习主席再次强调了“搭车论”。

多次提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和“搭车论”,有其一定的背景和含义在里面。一方面,对近年来西方学者提出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是“免费搭车者”进行了有力回击;另一方面,在国际政治意义上宣示,中国准备更加积极地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二)“一带一路”属于公共产品的界定。第一,公共产品的界定。公共产品的特性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里面提及全球层面上的公共产品,需要集中供给的公共产品,包括:基本人权、对国家主权的尊重、全球公共卫生、全球安全、全球和平、跨越国界的通信与运输体系、协调跨国界的制度基础设施、知识的集中管理、全球公地的集中管理、多边谈判国际论坛的有效性。

第二,公共产品大体分六个层次、两大类型。从层次上来说,公共产品包括:全球的、大区域的、小区域的、区域间的、主权国家或者地区独占六个层次的公共产品;从类别上来分,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即混合品两类)。

第三,公共产品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公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公共产品是得到多数成员和成员国的认可、接受、采用和推广的。公共产品的使用有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国际危机的缓和,以及国际和平事业的推动。一言以蔽之,公共产品是有助于国际社会多数成员国乃至人类进步的基本福祉和需要的。

以上述标准来衡量,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面向全球的一个国际公共产品。

(三)“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所具有的特性。第一,规模巨大。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提出的规模最大的对外经济合作倡议,是对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传统的一个继承、发展和提升,其复杂程度超越了我们以往所开展的各类经济技术输出、引进的程度。从全球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冷战以后,由单一国家提出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本身在理论上是一个开放的机制,所以国家的数量不是固定的。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