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张劲:有主张、有定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6)

宣讲家网:“察国事本”与“问题导向”,这是推进中国法治非常重要的观念和方法论基础。您能不能结合具体例子来展开说明?

张劲:我举个例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在其他场合也强调要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也许,在有的人看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量齐观可能冲淡了法治本身的意义。也有人会说,那些法治的先发国家,他们就没有将法治和德治并列。这种对“以德治国”的质疑,我觉得就是没有“察国事本”,也没有坚持“问题导向”。

比如,为什么西方国家没有把“德治”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的宗教社会背景。“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信仰的确立离不开某些“超验之维”。西方法治文明就和宗教信仰和自然法两大超验背景相关。在西方法治信仰确立或者法律神圣化的过程中,基督教提供的观念支撑、价值涵养作用是无论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法律之所以神圣,其直接来源也是宗教的信条,《摩西十诫》《圣经》本身直接转化为法律的许多具体原则。甚至,法律直接来自耶和华的神谕:“耶和华是审判我们的,耶和华是为我们设律法的,耶和华是我们的王”。而英国法治理念中那句非常著名的话,“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是直接将法律和上帝相提并论的。近代以来,上帝作为法律的权威性来源虽然被“理性”部分所取代,但宗教在法律信仰建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这些背景都说明,法律并不是一种单单人为拟制的存在,它必须具有深厚的思想和观念基础,惟此,实定法才可能获得它的正当性安放以及法律自身演进的方法论基础。不过,这种人心归一的宗教和自然法信仰深植于西方社会环境及其土壤之中,非西方社会可以轻易移植西方法治的技术,但很难置换各自的条件差异,这也是非西方国家法律移植屡屡失败的原因。

中国推进法治同样需要一定的超验价值支撑。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只能从自身社会条件中获取法治信念之维。这一法治的超验基础就只能是道德,道德秩序就是中国法治的“高级法”背景。有学者提出,缺乏道德支撑的法治文明秩序“不利于人的秉性的全面发展。它充其量只能给人的智性的开发提供一片乐土,但却无助于或者忽视了人的心性和灵性的培养……一个完全建立在智性和法律之上的社会,也就是一个法治社会,只能造就一大堆现世主义的个人主义者(Presentist Individualists),却孕育不出秉性健全的人来”。“法治”与“德治”就是在中国世俗化的社会条件下实现互补、共益的。所以,当有人质疑“德治”被置放于过高的位置时,实际上忘记了我国和西方法治不一样的“社会背景”。尤其是今天,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财富的极大增长,但也显现出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欲横流、道德滑坡。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道德重建具有相当急迫性。因此,立足中国社会的世俗化背景和现实需要,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德法并举”的必要性。

宣讲家网:法治要立足于当前实际,要针对中国社会的问题和复杂尖锐的矛盾。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法治建设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对此,您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张劲:习总书记强调的中国法治建设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就是将中国法治放在一个更加整体、更加宏观、更加长远的战略高度来规划。这一战略高度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治要服务于国家未来的发展目标。中国法治建设不能只顾眼前,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去未雨绸缪;要通过法治为跳出“历史周期律”开辟出一条新路。

二是中国法治的道路和实践,要在未来产生“世界性的意义”。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取决于若干软实力。文明的输出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古老的中华文明为什么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就在于她的文明输出能力,法治文明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正如民国学者谢振民先生所描述的:“吾国伊古以还,文化遐被,声教远讫,四裔朝觐讼狱,航海梯山,咸来观光上国,如朝鲜、安南、缅甸、琉球、暹罗、日本,其一切法律制度,莫不渊源于我国。……故道德礼教与法令律例融而为一,尽善尽美,可经可久,吾中华法系,实较世界各法系为完备而精进。”尽管这个描述颇有自得之意,但中华法治文明对周边国家的文明输出能力和影响力不容否认。

今天,我们同样要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中国模式只是中国才能适用的模式,那么这一模式的世界性意义就可能非常有限。所以,中国的法治道路,要积极探索后发现代化国家如何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经验;要提供在一个急剧变迁的转型社会,如何既实现社会经济的较快增长又保持社会稳定的法治经验;要提供一个悠久文明的国家如何传承文明又兼收并蓄、改革创新的法治经验;要提供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如何推进法治的基本经验。我想,如果这些经验能够逐步成熟化、理论化、体系化,就是中国对世界法治文明的贡献。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有着13多亿人口,有着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有着对世界的责任。中国法治如果只有“世界性来源”,而不产生“世界性结果”,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成功。所以,未来的中国法治,目的是中国,但目光是世界。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