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3)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3)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理论创新的鲜活魅力,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典样板。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本:集体智慧的结晶。即通常以领袖个人创新形式表达的思想成果,本质上是党和人民集体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独特主体形式,是领袖、政党和人民不可分割关系在理论创新上的生动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对历史规律和生活本质认识的深化。在西方个人主义看来,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只能认识历史现象,不能认识历史规律,并以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它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并非个人,而是党和人民的集体创造,这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表现。

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领袖的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因此,理论创新的成果总是和领袖的名字不可分割。但是,这并不否定党和人民是理论创新的主体。

首先,理论创新的思想内容和重大议题来自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而领袖的作用则在于准确把握重大议题,科学总结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并形成思想体系,即起到“结晶”的作用。群众实践和集体智慧是理论创新的原料和半成品,领袖是高端加工。毛泽东曾指出,“阶级就是一个认识的主体”,“路线和政策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比方说,‘四清’、‘五反’就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老百姓告诉我们的”。“我们的脑子是个加工厂”。(《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1、393页)邓小平也说过:“我个人做了一点事,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因此,领袖和群众形成了理论创新的一个完整的生产线,任何割裂就无法完成生产任务。

通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不难发现,最广泛、深入地吸收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最准确、集中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坚强意志,是其获得广泛共鸣和强烈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各行各业、各社会阶层、各年龄群体,都能够看到自己关心的问题,自己熟悉的说法,自己感奋的答案。例如,全国人民尤其是企业界最关心、最认同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企业家精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都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这种开放性,来自对于人民利益的自觉维护和坚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没有一党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可见,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自身先进性,成为始终站在历史潮头领导人民前进的政治核心的过程。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就的大小,取决于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取决于领袖、政党和人民相一致的程度。党和人民的团结一致,党自身的集中统一,不仅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作为理论创新的集体主体,领袖、政党和人民是相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领袖、政党和人民的关系,不仅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关系,更是水乳交融、团结如一人的关系。

理论创新集体主体的实现,在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的两点: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决清除党内腐败,铲除党内产生特殊利益的土壤,使党在利益问题上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永远打成一片。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二是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把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和保持党的集中统一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党的团结统一,党和人民的团结统一,这就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现实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集体主体。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