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6)

聚焦丨【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6)

摘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部署。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丁元竹教授从增进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个方面,对这一部分进行深入解读。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关系每一个人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利益,由此十九大报告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第一,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兜底线,通过社会政策、社会救助使全体人民生活有保障。生活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救助,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除生活救助之外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都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织密网,就是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比如,在医疗卫生领域,过去一支进口抗癌药动辄上千甚至上万元,一个治疗周期下来就要几十万元,这是绝大部分患者无法承受的。现在,有关部门通过谈判,将36种进口抗癌药及靶向药统一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2017年医保药品目录。也就是说,这些高价进口药不仅价格大幅下降,而且还能医保报销。比如,治疗肿瘤的靶向药“赫赛汀”,它的单支售价从原来的2万多元降到7600元,按照参保患者的最低自付二成比例计算,患者每支药品最低只需花费1500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癌症治疗水平,另一方面也确实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建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种种机制,比如现在正逐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省际转移接续机制。

第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各部门虽建有各自的网站和服务平台,但未完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如果把这些平台的大量数据资源连接起来,并通过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有效安排、充分利用,就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那么,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把社会保险的缴纳、支出以及各种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人口资源分布、社会保障便利性等问题。现在,我国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大数据平台,目的就是通过数据共享、云计算等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主要是现在的社会救助与户籍制度相关联。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方面要提升水平,另一方面要范围适度。2016年底,我国参加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9980万、20750万、2864万、2879万和3022万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注意一个数据,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什么概念?2003年“非典”过后,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反思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问题,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王绍光教授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过高,特别是在2001年达到了60%。而现在,这一比重下降到30%以下,说明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明显缓解。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