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正:从墓葬形制看外来文明的华化与华夏文明的东传(3)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获得大发展和再生的时期。既然是再生,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碰到了某些问题,要解决它,就要汲取其他方面的营养,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魏晋南北朝时期,恰恰在吸取外来文化方面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时期。

再往前追,到了西晋时期。西晋有个人叫韩寿,在他的墓葬里发现了一个历史记载过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当时有个人叫贾充,他是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贾充的妻子生女二人。长女叫做贾南风,丑而短黑。小女儿叫贾午,光丽艳逸。韩寿在当时是个年轻人,贾午看上他了,就把皇帝赏给贾充的一种香偷出来给了韩寿,这种香是西域进贡,非常稀有。有一次贾充跟韩寿在一起,闻到韩寿身上有这个香味,便知道了这个事。贾充回去偷偷审问他这个女儿,他女儿把事情告诉他了。贾充想了想就让他们俩人结成家庭了。这样一个故事竟然在韩寿的墓葬里被发现了。把这个说给大家听,就是帮助大家能理解南朝跟西晋,跟汉是有系统性联系的。为下面讲外来文明的华化做一个准备。

既然追到晋了,那么就要往汉去追一追。现在的首都博物馆,我记得原来在二楼,放了一块石柱,上面写着“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这个很重要,因为发现的并不多,全国到现在汉代的这种石柱就发现了两个,北京发现了一个,另一个在山东省的博物馆。

这两个神道石柱非常罕见,但还有比这两个更罕见的文物,就是南阳宗资墓前面的石刻。罕见在什么地方?汉奸在从唐章怀太子李贤著的《后汉书》到欧阳修的《集古录》,到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都讲到宗资墓石刻。宗资墓石刻前无头,后无尾,四条腿都不见了,但却是国家非常重要的文物。石刻的细节刻有“天禄”“麒麟”。

南朝往上追,很多东西可以追到东汉。追到东汉,就追不上去了。所以现在往下追。山东省博物馆有一对石首,在其颈部左侧背部刻有“雒阳中东门外刘汉所作师子一双”的隶体铭文。这个文物的题记非常重要,因为山东人刚开始可能不会做狮子石刻,因为没见过,是张骞通西域中国人才知道狮子。这里已经有外来文明的痕迹了。再往前追,追不到了,追不到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东西是外来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空下传进来的。

其实刚才讲梁文帝墓葬的石刻柱子,包括韩寿墓表,如果往柱子上仔细看的话,石刻的一棱一棱纹是有争议的,一部分学者认为是中国的,是传统既有的东西,另一些人认为是西方来。

再来看石碑,碑太常见了。我们心里很难接受碑是国外传到我们这来的,但是实际上碑是从西边传来的,只不过发生了变化。中国古代的墓葬是一个竖穴墓,要在边上立个碑。这个碑基本是木头的柱子。所以我过去想不通,圆的木头柱子,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方扁形的碑。过去中西交流很难,但现在普通人想出国很容易。当我到希腊雅典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墓(时间相当于孔子时代),我发现我们的碑,跟它的有某种相似,又有某种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我到当地的小博物馆里参观,发现他们的碑有个龟首形象。后来去意大利的时候,会经常看到非常高的巨大石柱。中国人没有这个传统,在柱子上立个石兽,这是西方的传统。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