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云:富有禅意的诗和画(4)

摘要:我国的宗教主要包括儒释(佛教)道(道教)三大教派,其中佛教的发展在唐朝达到鼎盛,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富有禅意的诗画作品。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书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来诠释佛教中“空”的境界,苏东坡评价他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南宋牧溪法常和尚的绘画作品更是流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禅画流派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维的“独”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状态,不是所有人都能独得了的。从古到今有很多人才气很大却一生潦倒,原因是他们无法摆脱物质束缚,必须在众里找生存,其精神追求没有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达不到相应的精神境界,无法从众人里面跳脱出来。有的人天生就爱热闹,虽然有足够的金钱,但不会考虑自己独自去做什么事情,必须在人堆里才能感到安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全诗最有名的一句,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流水尽头,作者却能凭借悠闲自在的意趣作出随性坐看风起云涌的决定,令人豁然开朗,亦传达出佛教中“空”的境界。如果人能像云一般无心,就能放下执念、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和自在。“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句话是说作者偶然碰到山间的一个野老,跟他聊天聊得特别愉快以致忘记了时间。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已经完全摆脱了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束缚,这是现代人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

据说王维家很有钱的,《终南别业》中的“别业”其实是指别墅,晚年的王维就过着在自家山庄里写诗、论道、画画的隐居生活,想必精神上非常富足。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王维在《终南别业》里完全没有写那座别墅本身是什么样,要是换了别人很可能会描写他们家的房子是如何华丽、幽静。纵观全诗,几乎没有描写什么自然以外的意象,大多是对自身经历的平白叙述,但就是有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再来看《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又是“空山”,仍然在说“空”的境界,正是因为太空阔了,才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这里“返景”的“景”通“影”,是指落日下的倒影。

然后我们再看《过香积寺》。诗中的寺庙为什么叫“香积寺”呢?香积指的是米饭,僧道的饭食,也就是素食。佛教中有香积佛,是上方众香世界的佛陀。还有香积厨,用来称呼历史久远的寺院的厨房。总之“香积”二字跟佛教和吃的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佛教充分认识到了食物的重要性,也并不排斥物质。“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作者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于是走了好几里地去找,误入有云团簇拥的山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古木参天寻不到供人行走的道路,深山里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了香积寺的钟声。“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句话是交待周遭的环境,山泉冲刷陡峭的山峰发出的声响衬得青翠的松柏在日光照耀下仍然显得森冷。我们大家都会有这种体验,比如到森林里去旅游,林间的枝叶特别茂密,遮天蔽日的显得很阴森,这就跟“冷青松”的感觉差不多。所以说古人对自然的表达非常巧妙,不像我们很多现代人,看到大自然那么美却总是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形容,因此多读古诗词和古文有利于个人语言水平的提高。“薄幕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据说这句话典出佛教的一个传说故事,一位得道高僧收服了盘踞在深潭里的毒龙,造福了当地百姓,这句话是说我们要静心坐禅,祛除邪念。由此可见,作者探访香积寺、观赏自然美景都是修行的一部分。另外,王维经常在诗中运用潭水等意象,多半是因为水能荡涤污浊,又对纯净心灵有所助益。

王维的诗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其诗中对佛教“空”的思想的表达与张璪的绘画理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富有禅意的绘画,以南宋画家牧溪的作品为例。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