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引领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

文化自信引领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

摘要: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前景越来越光明。对此,哲学界需要从学理上加以说明,特别是要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话语体系反映出来,为鼓舞和激励国人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

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基础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文化自信则是文化强国必由之路。国家昌盛除了需要丰富的物质财富,还需要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要有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积淀,还要有对自我文化的积极传承与弘扬。如果不把自我文化视为自我历史乃至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就会失去在其他民族面前表达或传播自我文化的信心,就不可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更不可能对自我文化或其他文化予以超越。为此,我们亟须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其发展既依赖于文化的繁荣,又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在创造人的时候,也创造了文化,特别是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便进入“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也进入了“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随着阶级的产生,文化开始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和自身利益,把该阶级的统治表述为合理合法,把该阶级的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的时候,就开始对文化进行符合他们要求的改造。由于哲学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也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这一改造需要哲学的参与和支撑,否则文化的改造既缺乏内在逻辑,也缺乏外在张力。也就是说,哲学话语体系在文化改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并非仅来自于文化的需要,更来自于对文化本身的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建立在其上的具有自我文化特征的哲学话语体系。

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本质要求

哲学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特别是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表现,必然包含一定的思想意志,反映一定的价值观念,具备一定的判断标准;必然要在一定的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本阶级利益的、为本阶级意识形态服务的,具有说服力、凝聚力的哲学话语体系。作为无产阶级精神武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逻辑起点,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进程进行了一系列阐释,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建立起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为中心思想的话语体系。该话语体系本质上体现着无产阶级文化,即人民大众文化。在我国,它先后表现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功能,它作为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相结合,共同为开创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任务,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还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总之,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方法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哲学部分为方法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方面同样也起着重要作用。可见,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为一体,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进行着不断探索与实践。

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的精神支柱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前景越来越光明。对此,哲学界需要从学理上加以说明,特别是要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话语体系反映出来,为鼓舞和激励国人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力量。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一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较多地停留在学习和引进西方话语体系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依然处于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照搬和诠释,不仅不能产生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甚至还会消解我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5·17”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站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在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我们应当以文化自信为精神支柱,通过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作者系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