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援:文化自信的两个基础及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宏观考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对文化自信提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开幕式上,他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十九大以后,文化自信也成为了中国迈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文化自信源于哪里,该如何理解?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任大援

任大援 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一下文化自信的问题。

我想谈三个问题:第一,文化自信的提出及我们对它内涵的理解;第二,文化自信的两个基础;第三,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或者说是对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宏观考察。

下面我分别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一个梳理。

一、 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哪里?

首先,文化自信的提出及对它内涵的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注重文化自信的问题,并把它当做新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作用尤其重要,其余三个分别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文化自信提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的开幕式上,又对文化自信作了阐述:“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自信是国家兴衰的命脉,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石,所以我们务必要认真的学习和领会它的内涵。

文化自信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延续的历史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了五千多年都不曾中断,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是相互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讲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是从炎黄时代开始的,《史记》中记载中国上古历史的篇目里,最早的一篇叫《五帝本纪》,就是五位帝王,实际上是古代部落集团的领袖。《五帝本纪》从黄帝(炎黄时代)开始记述,炎黄时代距今大概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所以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延续的历史文化的认同。

第二方面,文化自信强调了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认同。人类文明不是单一的,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独特的中华文明,它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明类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研究人类历史,共研究了二十多种人类文明的形态,据他所说,在众多的文明形态中有两个基本类型,一个是希腊文明,另一个是中国文明。我们讲文化自信,就要认识到它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认同,认识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类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且类型独特,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抱有自信。

第三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文化资源。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践,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文化自信,就能对文化自信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只有把握好文化自信的内容和内涵,我们才能让它更好地为“两个一百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