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援:文化自信的两个基础及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宏观考察(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他对文化自信提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的开幕式上,他说:“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十九大以后,文化自信也成为了中国迈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文化自信源于哪里,该如何理解?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自信虽然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信,但中国文化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元封闭的,而是以多元一体的融合形态出现的。早在两汉之际,佛教和佛学就已经传入了中国,唐代的玄奘和尚之所以到西天去取经,是因为佛教是从西方来的。晚明以后,西学又随着传教士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当时有一种说法是把西学称为“天学”,为什么这样叫呢?一方面取的是天主教的“天”,传教士要传播天主教的知识;另一方面说的是西方的科学知识、天文历法。晚明以后,西学更进一步传入到了中国。从历史上的两个例子来看,两汉之际传入的佛学属于西学;晚明以后,天主教的传教士在将西学大规模带到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的文化传到了欧洲。到了近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从西方来的西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西学精华之后创立的。所以今天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时也不能脱离西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且必须把它作为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基础来坚持。

正因为文化是多元互融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时,一定要注意它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我们国家所固有的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文化自信的两个基础:马克思主义和中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的两个基础我重点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正像人需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前面我们提到,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西方思想精华而产生的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马克思、恩格斯及他们的后继者,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之后,形成的自己的发展史,所以马克思主义不完全是一种创造发明。比如恩格斯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著作,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一个重要论述,但这一论述并不是完全由恩格斯创作的,它吸收了北美学者摩尔根所著的《古代社会》中的观点,借鉴了其对古代人类早期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后形成的。

我们今天要坚定文化自信,第一个基础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或者说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这些年来,普罗大众及知识分子都很关注传统文化,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出现了各种各样相关的大讲堂、讲座、报告。与之相较,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度就少了很多,所以从目前来看,我觉得和传统文化热相比较,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似乎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前几年,我读过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自我反省,他在前言的自述中写道:“过去,我常在各种材料上写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句话,但其时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马克思的书,甚至一度连研究的兴趣也没有。要‘照镜子、正衣冠’,那我就得老老实实地承认,在这件事上,我是长期说假话且对不起马克思的,而类似我这种说假话不脸红,乃至连内疚都不曾有过者,的确是该‘红红脸、出出汗’。”这是作者的一个非常深刻的自我认识。实际上,就这位作者而言,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和认识比一般人要深入得多,但他还是作出了自我反省,这种大胆自我批评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所叙述的自身的状况并不是一个个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学校毕业的研究生在写自我鉴定材料的时候,一般头一句话写的都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认真学习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呢?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可能都要“红红脸、出出汗”。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