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

摘要:中国外交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外交的屋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以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基础,建立起全球治理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两大支柱,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亚洲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建构起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外交思想体系。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区域合作一体化过程中主动承担责任,这要求我们要以自身的国力建构为基础。首先,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使中国强起来,不但要加强实力建设,同时要注重国家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形象建设,使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参考。其次,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陆地大国向陆海强国的转变。再次,积极推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并使之真正成为一种安全政策、理论指导。最后,我们要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使世界各种力量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以此来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不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为敌,所有国家都应该成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我们要构建系统有序的全球伙伴关系。总之,中国站在全球视野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经营周边,立足亚洲,建构欧亚,从而实现全球治理。这是一个相互协调、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统一整体,为世界新型国际关系建构贡献了中国方案。

3.对国家外交的集中有效管理

外交理论的核心入宪,体现了国家外交的集中统一领导。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201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2018年3月,中国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中央外交领导体制有了更加完善的建构。同时,我们在《宪法修正案》中对关于外交的内容,作出部分重要修改,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也使中国外交的地位在《宪法》中得到突出体现。

4.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确立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地位。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把我们党在国家外交方面集中统一领导的地位明确强调了起来;二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是新时代赋予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外交有机结合了起来;三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把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世界和平和发展为基本的内核强调了出来;四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中国文明进程有机结合了起来;五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式,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六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把中国的崛起是一种和平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和平的发展这样一个过程做了明确的表述;七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伙伴关系,这是我们外交的一个基本判断和界定;八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全球治理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制高点,要以外交道义为基础来建构;九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是把国家的核心利益作为一个外交的基本出发点来考虑,维护国家的总体利益;十是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这是要我们把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这“十个坚持”为中国外交的整体框架做出了非常好的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外交的“三观”,强调中国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

可以说,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基础,这是外交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外交战略的归宿。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全球治理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作为中国外交的两大支柱,其中全球治理要顺应国际关系的全球化发展,伙伴关系建构要形成一个新型国际关系的权力结构。在二者之间,还有个“一带一路”倡议,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亚洲国家乃至于和世界各国建构起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的脊梁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外交的屋顶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则是个墙面。这样,在这个宏观建筑物之上,以基础、支柱、墙面、大梁和屋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外交思想体系。

二、全球化3.0与中国的全球治理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正在顺应世界全球化趋势,成为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在我看来,今天已进入全球化3.0时代,中国将会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自古以来,国际关系形态中的文明关系和国家力量的权力布局总体上是基于陆地和海洋,而权力关系的基础也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转换的。在古代时期的“大陆时代”,其地缘逻辑是“陆主海从”。人类文明都是基于陆地而产生的,欧亚大陆则是古代文明分布的主要地理平台,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在这个平台实现的。同时,古代国际关系的建构也是在欧亚大陆这个大平台上进行的。在近代以来的“海洋时代”,其地缘逻辑是“以海制陆”。随着西方国家对新航路的开辟和南北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对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使西方一度居于世界的统治和主导地位。在他们看来,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追求“海权”成为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以海制陆”成为近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样式,像今天的美国仍在追求“太平洋时代”的领导权。

在面向未来的“新大陆时代”,其地缘逻辑将是“陆海协同”。现在的国际关系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人类社会将要重新回归大陆,新型国际关系建构也将通过大陆和围绕大陆展开。因为人类首先都是陆地动物,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都是在大陆上产生的,古代是如此,今天的人类社会仍然要以大陆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平台。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及新兴技术的产生,过去大陆是人类之间交流的阻碍,而今天这种阻碍越来越少,甚至未来可以打破陆地的藩篱,使人类可以在陆地上更好地交流与合作,陆地和海洋将不再是矛盾和对抗的关系。

在这个前提之下,近代以来的全球化浪潮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波全球化浪潮是基于“权力”,这是全球化的实践开端。大航海时代使世界真正连为一体,权力为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近代科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这是一种线性的单向全球化。西方国家通过追求权力,追求血与火的军事力量和商业力量,来实现它对全球的控制。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权力的全球化。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是基于“制度”,发达国家的获取和发展中国家的付出,造成了世界性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是一种平面的全球化。西方国家通过自己强大的力量建立起一整套制度规范和法律体系,如成立联合国、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等,这样形成了一个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使得全球化向新的阶段进一步推进,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制度的全球化。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治理的全球化。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非西方国家在世界国际关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国际关系不再是由西方来主导,西方的制度化建设也并不完全适应当前新型国际关系的现实,世界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全球化的权利,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一种立体的全球化维度。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跨区域和区域间的网络化建设,就是一种新型的“全球治理”的方式。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