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3)

摘要:中国外交的脊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外交的屋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以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基础,建立起全球治理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两大支柱,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亚洲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建构起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外交思想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一系列对全球化的认识,并对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世界各国和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怎样定位做出了非常全面的表述。他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也就是说,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客观的发展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符合人类发展趋势并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尽管西方国家极力维护自己所主导的世界秩序,但也阻挡不了全球化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中国目前在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可以说,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浪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大国博弈逻辑的转型

以中美关系为例,现在国际关系的发展正处在从传统的“权力转移”向“权力共享”转变的过程当中。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大国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国关系的竞争有三种样式:第一种是决斗赛。决斗是你死我活的,这是一种非常野蛮的兽性,是一种人类之间的厮杀。近代的强权政治,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帝国主义的侵略,乃至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上都带有这样的特点。

第二种是拳击赛。拳击是两个拳手互相对打,要把对手打趴下来才能获胜。把击倒对手作为目标,这是一种人性自私自利的表现。当拳台变成了国际舞台,就成为了大国间博弈的方式。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就带有这样的色彩,冷战期间,它把苏联打趴下,苏联解体了,现在美国又把中国作为它的战略竞争对手,试图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以此来维护它在全球的所谓领导地位。

第三种是田径赛。比如刘翔、博尔特,他们获得世界冠军,并不需要把对手击倒,而是大家共同向前跑,我力量最强,我得第一,同时也带动了别的选手向前跑,使得整体的田径赛成绩提高,大家都可以获益,通过各自的提升,实现互利共赢。我认为,未来的大国关系就应该通过这种田径赛的方式来实现。

过去西方国家基于它的强权政治,认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个大国的兴衰过程,而大国的兴衰伴随着权力转移,大国衰落的同时是新型大国的崛起。新型崛起大国和老旧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从竞争到对抗,甚至冲突的过程,其结果往往是走向战争,通过战争的方式把对手打下去,新的力量才能崛起。

回顾近代以来的西方世界,权力转移确实是一种基本的逻辑。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荷兰、法国、英国,乃至于德国、日本、美国的崛起,相当程度上都是一种权力转移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都是在西方国家之间来实现的,日本实际上也是一个脱亚入欧的国家,是以西方逻辑来推动其国家行为的实现的,所以权力转移是一种西方大国间的关系逻辑。

但是,今天的国际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全球化,西方不再主导世界。令人遗憾的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仍然以一种强权政治逻辑来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它认为,现在美国是一个守成大国,中国是一个崛起大国,崛起大国一定会对守成大国进行挑战,挑战的结果可能要通过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新的大国崛起以后最终成为一个霸权国家。

美国要维护自己的霸权,必须以强力的方式打击、压制中国的崛起。所以美国对中国掀起一场贸易战,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有武力的成分,比如美国在军事上加强对西太平洋的部署,前不久公布的美国《国防授权法》里面大幅提高了下一年度的国防预算。特朗普提出所谓的“印太战略”,是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来应对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实际上就是想限制中国的发展,压制中国的崛起,甚至某种程度上考虑未来可能西化、分化中国,让中国重新形成一个衰落的状态。这就是美国非常自私的,甚至非常不道德的战略性思维。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认为这种思想已经过时了,不仅是冷战的思维,也包含着近代以来的强权政治思维,这都不符合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权力实际上是共存的,因为现在西方国家不可能消除中国,也不可能消除其他发展中国家,现实是中国正在崛起,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群体性崛起,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

权力共存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现实,在这个状态下,国际关系的管理应该怎么办?按照西方的逻辑,就是权力间的竞争,最后谁变成老大谁就来管理世界。但是今天权力并存的结构所导致的国际关系,使得权力由大家共享,各国都有自己的地位,都有自己的作用。各个大国在各自所在的区域,都可以发挥促进稳定、和平、发展、繁荣的积极作用。

中国并没有意图要和美国竞争,取美国而代之,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认识不符合中国自身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战略。正因为这样,中美之间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想办法让对方更多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当然有些方面,美国以其传统的思维逻辑认识不到这些问题,我们只有让国际关系正常向前发展,逐渐让美国不得不接受国际关系的权力共存和共享以及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的结构,使它不得不调整外交方针和姿态。

中美之间,尤其在亚太地区,确实有相互竞争的关系,但是这个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美国强调新区域主义,认为在亚太地区美国是主导,其他国家应该顺从于美国的经济、政治、安全利益的需求,实现美国主导下的所谓的霸权稳定。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战略”就是要通过跨区域的方式来实现美国对太平洋乃至于整个印太地区的主导。中国强调的是开放区域主义,我们认为区域需要有自己的区域界定,中国处在东亚,所以要和其他东亚国家进行合作,建构一个东亚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以此为基础再进行跨区域的合作。以这样的方式把过去分裂的东亚重新整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东亚整体的跨区域合作,实现泛太平洋双层构架。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