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在以实现经济利益为基本导向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追求很容易遭到忽视。40年改革历程表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决定着改革的质量与效率,而且决定着改革的方向与命运。失去正确精神品质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一个坏的市场经济,最终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灾难,也必将为人民所抛弃。深化改革,必须把树立先进文化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本质内容,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钱是图或唯物质主义会带来一系列恶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形象地揭示过资本追逐利润的贪婪,他在写下“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后,在注释中引用了这样的话: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基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这虽然是马克思引用的话,但显然他是完全赞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最大限度的物质利益具有正当性合理性,但这种追求应该是以遵守法律和规章为前提、以秉持社会道德和公共价值理念为基础的。无视于此的对利润的疯狂追逐,必然是制假售假,坑蒙诈骗;必然是不择手段、无视后果;必然是寻租受贿、腐败堕落;必然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必然是经济的下滑、社会的混乱、道德的沦丧、文化的衰落,最后必然是国家的和民族的衰败。对此必须高度警觉,坚决防止。
现代市场经济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以适当的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体制、关系及活动加以确定、引导、促进、规范、保护和制约,使之有序运行和不断发展,是一个成熟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法制促使人们对利润或金钱的追求用正当的手段、以公平的方式进行,法制约束各种危害公共道德和社会共同价值理念的行为发生蔓延。市场交易产生结算与承诺,结算与承诺形成契约,而契约要求践约守信,所以,成熟的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活动无法正常展开;没有信用,难以形成信誉和品牌,经济发展也难以向高质量迈进。法治和信用,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两个内在规定,从制度和道德两个层面相辅相成地维护着市场经济的有序有效运转,凸显出了现代市场经济的精神特质。因此,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体现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追求物质利益,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秉持法制和信用追求物质利益;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者,应该发挥自己的悠久文化优势和先进制度优势,在构建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物质文明。这种高水平的精神文明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一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势传统文化。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认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仁义礼智信”的处事待人守则等。二是源自于各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创造的一般规制和做法,这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法制观念、信用体系、契约制度及“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管理原则等。三是源自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在艰苦卓绝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独具价值的特色文化。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方式,实事求是的原则等。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化思想、观念、规制、守则的整合交融与优化提升,成为了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物质文明迅速提高的状况下,当前精神文明的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破坏经济发展秩序、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全面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制度建设、道德建设和教育引导并重,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市场经济看作是单纯追求利润的经济,更不能看作是可以不择手段追求利润的经济,市场追求利润是在遵守公正规则和公共道德基础上进行的。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同于一切以赚钱为中心,不能不分领域搞泛市场化。二是要健全市场法制。经过40年的努力,一批重要的市场法律法规相继制定颁布,市场经济运行发展已有基本的法律规范,但一些关键方面仍有缺失,且存在着执行不力的问题。要以保护产权、履行契约、促进市场统一、维护平等交换、保障公平竞争为基本导向,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采取建立责任机制等有力措施,实现及时执法、严格执法和公正执法。通过健全法制,加快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把课堂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市场经济的正确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教育引导,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民众自觉培养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严守市场经济规则和道德价值标准,推动市场经济朝效率、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