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农:台湾的工艺与生活(3)

摘要:赵农教授以自己在台湾艺术大学任教的亲身经历为例,为广大网友讲述了台湾地区的整体信仰和生活情况,讲解了台湾文化的内涵与工艺发展、台湾艺术教育和匠人精神等内容。

图片3

这是在一个庙门口,一个粗壮的汉子摇着彩旗。接着又一个济公模样的人,提着一壶酒,摇摇晃晃,一边走一边唱,念念有词地走了过来。这个人也是个老百姓,可能因为常年在村庄表演,所以大约就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在表演中间,还有一些类似推推搡搡的情节,这其实都是在表演,这些表演都是为了后面的祈福、许愿、还愿、敬神等活动。通过以上的仪式,使活动举行得更为圆满。因为没法去做深度采访,所以我只能在旁边观察、推测。

这种现象在理论上来讲是经常性的,不是偶发性的。这就说明台湾人民的信仰生活中,其实伴随着一些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从信徒角度看也未必是他们有多么虔诚,但是活动的仪式还是很完满的。

我讲这个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回来以后,很多人问我,台湾的传统文化如何,是不是比我们深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的礼仪比较好,换句话说,叫文明礼貌。但是台湾的文化活动表面上看着很丰富、很热闹,在内容实质上似乎非常空乏。

图片4

上图是台湾地区的孔庙。孔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而在他们祭祀孔子的地方,却冷冷清清。这是台北最大的一个孔庙,但是里头的人寥寥无几。而且台湾所有的公共场所,包括庙宇、公园等,大多数都是免费开放。但是他们的孔庙里却很少有人进来。这是我拍摄的孔庙的画面,站了“半天”,没有几个人,哪怕是小孩子在玩耍呢!所以,由此可以推论,他们对像孔子思想这样的具有学术规范的道德修养的上乘、深刻的文化精髓,领悟得很少,反倒是民间的那种热闹的场面参与得较多。当然,偶尔也有一个半个人影,但整个气息给人感觉很冷漠。所以说,他们的礼仪,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表面的文化基础上的,并不是对孔子、老子等深度、高度的敬畏。

在台北市有一个地方叫西门町,有点像我们王府井的感觉,就是一个商业街区,每天晚上人山人海,以青少年居多,台湾哈韩哈日的气息大概都是从这儿往外传的。

一般台湾人会在庙宇前搞一个清唱式的晚会,自演自唱,人也不多,七八个人坐在那里听,唱的歌一听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唱的老歌,大概都是老年人自娱自乐的节目。

台湾有一个比较繁华的区域,叫大稻埕码头,这个码头以前基本上是南来北往的货物的集散中心。这些年由于交通条件变了,它的功能也失掉了,所以它就变成了一个街心花园式的区域。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