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的人生不迷茫
其实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也许这样的经历对大家来说是比较常见,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却是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的心灵标本。
在座有不少年轻的朋友,你们在这样的年纪能够坐在这样的地方,经常看书,包括听各种名家讲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对我来讲,我家是湖南衡阳的一个小乡村,我要从乡村里读书走出来,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可能都会产生一种对外面世界的特别强烈的渴望。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如果你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你可以有很多方式来充实、提升自己,比如你可以去学钢琴、小提琴、乒乓球、围棋、画画。我小时候就一直特别想学钢琴,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条件来实现这样一个梦想。对于我这样一个出生在乡下,后来搬到镇上的农村小孩来讲,文学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相比于音乐、绘画、围棋这些东西来讲,文学是唯一不需要门槛、不需要老师,几乎不需要你投入经济支撑的一个东西,只要能够买到书,只要你自己愿意看书,就天天埋头在书海里就可以了,所以我小时候就选择了文学作为寄托我对外面世界向往的一个载体。
有时候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或选择可能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走向。不知道在座的年轻人里又有多少是本地人,多少是从外地来的呢?我们很多年轻人经常会到网上去抱怨自己的青春不容易,那么正像白岩松说的:“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个人的青春可能都会有烦恼和迷茫,对我来讲尤其如此。
待在湖南老家的时候,从小到大我还算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别人家的孩子”,到了北京之后整个形势一下就翻转过来了。论学习的话,我的本科在人大,大家成绩都差不多,但是旁边还有北大、清华,就有一种被人给比下去了的感觉。大一的时候,我爸和我舅舅送我来北京上学,当时在火车上,我旁边就坐了一个刚刚跟我同一届考上清华的人,好像是我们省的前三名。那一路上我都非常羞愧,想着要不要回去复读一年,重新考一次算了。
到了北京之后,这种自卑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了。在湖南,我是一个中等个子的人,在我们家那个小镇上,有时候我甚至得低头走路、低头看人,但是在北京,只要把我扔到一堆男的里面,我肯定是最矮的那个。军训的话,我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或者队伍的最边上,这一下子给我带来了特别大的困扰。在我高中的时候,正处在青春期,情窦初开,会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帅,对女性的吸引力不够。到了北京我才发现帅不帅完全不重要了,个子矮成了我最大的障碍,基本上女生一看我这个身高,可能直接就把我给PASS了,或者直接归入到有可能发展成闺蜜的那个行列里去了。所以来到北京之后我一下子变得特别自闭、敏感和自卑。那个时候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和敏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呢?比如我在路上遇到一个我认识的人,我要跟他打个招呼,我叫他的名字他肯定听不到,因为我的声音太小了,我根本不敢让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尤其是在一个公开场合。还有一件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事情。大一的时候,我一直都穿着高中时的校服。有一次正在开水房打水的时候,身后突然有一个女生的声音,她说“衡南一中”,念的是我背后的字。当时我一下子就紧张得浑身都冒汗了,我想这是怎么回事,是要调戏我吗?然后我就只好装作特别认真的样子,继续在那打水,不敢回头。然后她又念了一遍,我还是不回头,就假装听不见,心想反正聋哑人也有很多,万一我是呢,对吧?结果她很无奈,说:“彭敏你搞什么呀?”这个时候我才终于敢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我们班里的一个女生,是一个认识我的女孩子。那个时候对外面世界的恐惧和敏感就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
当时我还不知道,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可能大家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就是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内心深处挺渴望走到台上去对很多人讲话,但只要一遇到这样的机会,第一反应肯定是退缩,肯定是连连摇头,说我不行不行,找别人吧。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包括研究生阶段其实也都是这样的,一遇到上课发言什么的,我都一定要极力避开。那个时候就是太害羞了,当然这种害羞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其实男人,包括女人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最大的不自信可能都来源于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够。我觉得我的整个学生时代好像都被这样一件事情困扰着,我在那一个人生阶段的生存状态和性格特点可能就是围绕着——哎呀,我太矮了,然后女生都对我不感兴趣,我说什么别人都觉得没意思这类的想法塑造出来的。
由于身高的原因,我那时候特别害羞,害怕异性,以致于我的整个青春时代,大学七年间一直过得特别凄苦。很难有一个女生会超脱对我身高的看法,对我有什么意思,大学七年,直到最后我都没能谈一场恋爱。身高是条件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心智不成熟,过于羞涩和敏感,其实一个男人即使外部条件差一点,如果他能说会道,或者有一点小才华,在大学里要谈到女朋友并不难。可是那个时候我就被自己鞋子里这一粒沙子给硌住了,把自己完全封闭了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