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利:回顾传统:中国年的源起、年俗及功用(4)

摘要:年复一年,中国人对过年的热情从来都不曾减退。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过年呢?过年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值此2019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老师从年的起源讲起,给大家详尽介绍了传统中国年的各项习俗、过年的作用,并由对春节的讲解进一步展开,阐释了保护传统节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敬请关注。恭祝新春大吉!

“二十七,赶大集”。到了年终岁尾,最热闹的当然是大集,也是小孩子最愿意去的地方。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年前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赶大集,干什么呢?买水果,买瓜子,买肉,买鱼,买鸡,买鸭,所有的年货都要在这个时候集齐。作为小孩,鞭炮是一定要买的,作为大人,门神和年画不能缺。咱们国家的年画种类繁多,比如河北武强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等,都很有名气。这些年画什么时候卖得最好?过年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人们要把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以新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

到了腊月二十八,主妇们愈加忙碌起来,因为是发面做馒头的时候了。东北有个习俗,在正月十五之前原则上是不能动火的,也就是不能做饭。那吃什么呢?就得天天吃馒头。所以腊二十八这天要蒸很多很多的馒头留待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食用。馒头一方面要做给人吃,另一方面也是为祭祖做准备,为祭祖准备的馒头做得非常漂亮,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花馍。做花馍的习俗现在在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等小麦产区都有传承。除了做馒头之外,还要准备好各种其他的食品,有很多食物都是先做成半成品,比如血肠要煮好,菜丸子、肉丸子、鱼丸子要炸好,等到过年的时候,只要把这些丸子往锅里一放,炖熟以后就可以吃了。所以,腊月二十八是主妇们最为忙碌的时刻。

“二十九,祭宗族”。在北方习俗中,腊月二十九这天,男人们都会到祖坟去请祖宗回家过年。记得小时候,我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去他们家的坟地请祖宗回家过年。空旷的荒野上一个人也没有,我们打着小灯笼在雪地里穿行。到那儿以后,磕过头,小伙伴就说:“大爷,大娘,回家过年吧!”话音刚落,坟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我马上就回去。”这一说不要紧,把我们吓得撒丫子就跑。死人不能活,怎么突然有人说话呢?后来知道原来是其他小伙伴调皮,存心吓唬我们。总之,腊月二十九这天,是请祖宗回家过年的日子。

到了三十,这可是最重要的时候了,三十干什么?“三十晚上守一宿”。在传统观念中,三十晚上并不是一个好时段,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年关”。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为了不被叫年的恶兽吃掉,这一天,即使是远在天涯的孩子也要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团聚,吃个团圆饭。吃完之后,接下来就是守岁了,也叫围炉夜话。有人说以前过年热闹,现在过年不热闹了,为什么?因为现在信息太发达了,通过电视和网络,大家很容易就能实现信息共享,知晓天下事,这样一来就没有了交流的必要。但是古代既没有广播也没有电视,家人从天南地北赶回来,肯定会带来很多外地见闻,所以三十晚上大家不愿意睡觉,你谈谈你的情况,他谈谈他的情况,你说说上海的情况,我说说北京的情况,这一说,一晚上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古时分十二个时辰,夜晚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叫子时。三十的子时是辞别旧年迎接新年最重要的时段,这个时段人们要怎么庆祝?首先一定要吃饺子。因为晚上十二点是新年、旧年交替的时间点,饺子的“饺”是“交”的谐音。除了吃饺子以外,还一定要燃放鞭炮。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有一年过年,一位日本老师没有回家,我想他一个人太孤独了,干脆就邀请了他到我家来过年。到了晚上十二点的时候,突然爆竹声大作,他大吃一惊,问:“怎么搞的?外头怎么了?失火了还是怎么了?”趴到窗户边上一看,我们大家都笑了。我知道是新年的爆竹声响起来了,他却感到他非常奇怪,问我说:“怎么,是他们统一准备好的吗?”我说:“这个用不着准备,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一到除夕晚上十二点,大伙都会燃放鞭炮。”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