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汲取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有益内容 服务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
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把很多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作品翻译成了中文作品。
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实际上,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就是为了吸取它的有益内容,服务于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代中国历史科学,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我们的历史科学,更不是要把中国史学理论全盘西化。我们不能一说学习外国,马上就说认识到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是错误的。学习外国是为了中国,学习古人是为了今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因此,我们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研究的很多重要成果。这里我只列举三部综合性作品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一简单介绍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内容。
第一部作品是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该书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分析西方史学理论的各种流派、代表性作品、代表性人物时,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把它作为西方史学理论的一个内容,从整体上理解每一个西方历史学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从总体上理解,才能看到西方史学理论的有益内容和它所存在的一些无法弥补的时代局限、社会内容局限以及意识形态局限。我们今后在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时,也要从这个方面来做。
第二部作品是陈启能主编的《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该书主要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史学发展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理论描述的加强、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历史学分支学科的出现、重要学术流派和史学流派的形成等等。这本书在谈到欧美史学发展的过程时没有脱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代的基本特征,因为欧美史学发展所出现的一些重要现象,在很多方面上是这个时代的折射,是社会发展的反映。这样一来,我们在学习、分析、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史学发展时,就能知道之所以出现这些发展的原因,这种发展反映出了史学背后更深刻的社会发展的内容。
第三部作品是姜芃主编的《世纪之交的西方史学》。该书主要回答了世纪之交西方史学发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趋向性内容。书中指出,世纪之交,西方史学发生了两次重要转折。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的出场,它催生了新史学分支学科和新研究视角的出现,这些新学科包括历史人类学、微观史学、女性主义史学、后殖民主义史学以及环境史学等;90年代前后,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全球化等,又一次调整了西方史学的研究视角,重新把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世界宏观的发展格局提上历史研究的日程,从而催生了文明史、全球史、新文化史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
这三本书是我们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重要成果,同时这三本书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指明了我们今后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我们研究外国史学理论,一定要为当代中国史学理论服务,有些人鼓吹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是加速中国史学理论的西化,有些人不加分析地提出要用西方理论改造中国史学,这些都是错误的。中国史学理论基础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史观。研究外国史学理论方法论,是为了吸取外国史学理论的有益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完善,得到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它不拒绝任何先进的、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代表学科发展特点的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谈了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趋势,这个趋势是建立在对过去40年中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具体过程作出的五个方面的判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过去40年间,中国在世界史研究上取得了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从来没有取得过的成绩,为今后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世界史研究在过去40年里凯歌行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我们也更加相信它的光明的未来,不管是在关注现实、服务大局加强基础性研究上,还是在吸取国际学术界的有益成果上,都会有新的进步,为推动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