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高旭东:新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创新(5)

七、解决产业层面的创新问题

前面我们讲的都是企业内部创新,这当然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产业层面的创新。过去的技术发展道路出了问题,不能总是依赖技术引进。2006年,国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十二三年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原因在于我们认识不到位。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非常清楚,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另外,我们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出现了本土企业之间合作与创新联系和机制的断裂。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从理论上来正本清源,解决产业层面的创新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就会遇到极大的挑战。

思考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从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出发,即: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创新与发展比较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基本理论:第一,零部件、装备供应商和制造企业之间的关系(B2B);第二,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B2C)。

下面这个理论框架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具体来讲,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组织用户)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状态是非常理想的状态,就是零部件供应商和生产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即:用户愿意买制造商的产品;制造商也愿意用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零部件供应商也积极配合生产商进行生产。第二种是勉强维持的状态。用户不能说喜欢生产商的产品,但它不抛弃;生产商也不抛弃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外资的零部件供应商没有办法完全控制国内生产商。第三种是困难状态。本土的个人也好、企业也好,不愿意用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本土的生产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时候也不愿意用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由外方零部件供应商来供应零部件,往往就控制了本土的生产商。我们用这个基本理论模型来分析中国的产业,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传统轿车产业处于困难状态;高端IC、核心软件、历史上的大飞机也处于困难状态;卡车或新能源车处在维持状态或向理想状态过渡状态;现在的大飞机也处于维持状态或向理想状态过渡状态;相当一部分家电、部分工程机械、部分钢铁、水泥、高铁形成了良性循环;电信设备基本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轿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为例,由于整车产业处于一个不太有利的状况,导致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得也不太好。在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中国企业有五家入选,但这五家从排名看,最高的是第14位,最低的是第93位。更重要的不在于名次,而是中国入围的零部件企业是以单一零部件为主,而国外企业更多的是综合性零部件企业,所涉及的产品囊括了整车的动力、底盘、车身、电器四大部分的所有零部件,甚至可以提供整车开发以及整车生产的配套工作。

八、争取国家的支持

对于研发投入(R&D),国家应该投入多少?企业应该投入多少?历史数据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30年的时间里,美国联邦政府在R&D上的投入占整个社会研发投入的50%左右,其中60年代,政府的投入远远大于企业。

关于“市场保护”,长期以来,媒体也好,教学也好,都不愿意提市场保护,甚至一提市场保护就认为是闭关锁国,是落后的思想。这个认识是非常偏颇的,甚至根本就是不对的。德国在没有发展起来以前高度保护自己的市场,美国在发展起来以前也保护自己的市场,直到现在也保护自己的市场。日本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高度保护自己的市场。麻省理工学院的库苏马诺教授在对日本汽车工业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从1960年到1980年,日本市场上卖的所有轿车,只有不到1%的产品是进口的。99%以上是本国生产的,而且他们主要是自己的企业,虽然企业间有一些合作,但是没有合资。日本企业最终发展起来了。这和我们的情况非常不一样。从管理学上来讲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一个企业的能力、水平不够的时候,没有市场保护就不可能发展起来。我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认真思考。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向国家反映这种情况,让国家了解真相,尽可能争取国家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