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洪向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3)

(二)从建设中走来——坚定一往无前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并组织革命取得胜利的核心,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新生活的重任。面对一系列新的困难与考验,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基本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百废待兴展新颜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经过全国人民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为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走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年开始执行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并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在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得了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初步成果:生产出了第一辆汽车,成功试制了第一辆喷气式飞机,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党根据社会主义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各个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逐步健全,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转变,以此为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尽管在工业化和改造中难免出现超越国情、急于求成、在所有制结构上过分追求单一等缺陷,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也是我国社会后来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2.激情燃烧苦求索

1956年,在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到1966年5月,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时代性的社会风尚和思想氛围,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