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70年系列报告】詹万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德育发展历程(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运动和热火朝天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如土地改革运动、三大改造、“三反五反”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扫除文盲活动等。大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加活动,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锻炼成长。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注意纠正忽视政治的倾向,反复强调各级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同时也明确了德育的任务和目的。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他还教导同学们说:“第一,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谦虚;第二,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第三,和苏联朋友要亲密团结。”这个演讲不仅是毛泽东同志对留苏学子的殷切期盼,更是对广大青年的教诲,不断激励着青年人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当时留苏的学生当中就有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李岚清等同志。

毛泽东同志历来主张青少年要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当时,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响应号召,下乡参加麦收劳动、秋收劳动,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等,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自觉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培养青少年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青少年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习惯作风,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三大革命运动”,全国掀起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高潮。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23位科学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时代楷模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了光辉榜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当时,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雷锋的教育活动。“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人人向雷锋学习”,“学雷锋,见行动,工作学习打先锋”等成为广大青少年响亮的行动口号。助人为乐、为集体做好事,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逐步成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众多先进模范人物。比如,1956年,王进喜率队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铁人”。焦裕禄同志任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虽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鞠躬尽瘁,铸就了“焦裕禄精神”。他们都是大时代的楷模。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暴风骤雨》《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以及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亚与舒拉》等。这些优秀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同志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此后,“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军营,增进了与工农兵的感情,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增进了自立自强精神,提高了劳动技能。

1968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966年、1967年、1968年在校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1600多万人前往农村或边疆农场,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上山下乡”运动使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增进了对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得到了艰苦生活的锤炼,许多人后来经过党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成长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社会等各行各业的骨干,有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杰出人才,比如说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了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的初心。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大学问”蕴含了“梁家河精神”——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

1970年6月,中央决定废除考试制度,高校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1977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作出恢复高考的决策。高校从高中毕业生中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直接招考学生,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学校教育逐步恢复了教学秩序,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逐步得到贯彻落实,学校德育也得以与智育、体育、美育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