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敬忠: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9)

——文化情怀与文化自信

摘要:报告人从本期报告的立意谈起,为广大网友讲解其选题的出处,并列举了毛泽东、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习近平同志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事例,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必然性、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新使命结合起来等方面,为我们深入解读了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后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提出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化的时候,反复强调“文明是交流互鉴的”,我们“一带一路”的提出,既是一条务实的经济发展之路,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彪炳千秋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也是一条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进程的亲密接触与沟通对话之路。所以,“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所以在各种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我们是如何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的医药、绘画等文化如何吸收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如何吸收中国文化,谈得很细致,而且说道:“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法国专门有一个关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的主题演讲,其中提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还说到,“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深厚的文明交流互鉴做基础的。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出席第七十届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说了一段精彩的话:“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2015年的北京时间7月31日晚,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最后陈述,陈述一开始播放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视频短片,他对于北京申办冬奥表达了最坚定的支持。短短的录像,打动了80多位评委,他说:“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这句话代表了中国承诺的,说得很打动人。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学者的一些术语拉进了政治化体系,他谈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当各位都纠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记不住或理解不透的时候,大家看看习近平总书记怎么做的。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提出了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广大悠久、一统多元——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刚健不息、厚德载物——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崇仁贵和、尚德利群——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协和万邦、世界大同——是中华文明的世界理想。著名学者张岂之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包括天人和谐、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等12条内容。还有的学者提出中华民族精神可以用两条来概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锐意进取精神;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兼容并蓄精神。这两条出自《周易》。《周易》讲究文武之道,讲究阴阳,讲究自强不息、刚健有为、锐意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总结了六大中国精神,他强调,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后来在一次讲话里,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六大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这就是把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进行提炼并具体化。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也不能笼而统之地表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里面说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怎么样落细落小落实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里面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以及老百姓喜欢的“福禄寿喜财”等等,都可以转换为正面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都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精神标识。传统文化不是笼而统之,而是要把它标识化,像迎霜傲骨之“梅”,幽清高洁之“兰”,谦逊坚韧之“竹”,隐逸坚贞之“菊”,都是很好的独特标识。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元代王冕《墨梅》中的两句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言志,吟咏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了我们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了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出埋头苦干的意志。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