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赵弘:202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3)

(四)全国科技中心建设全面加速

我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GDP总量在全世界已经排名第二,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关键技术、材料、设备等还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科技创新。北京科教资源非常丰富,大学、科研机构、两院院士,特别是中关村的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空间载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赋予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2019年,北京围绕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了不少工作:

一是优化创新生态。发布实施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0条政策措施,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推动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研人员长期盼望的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实现制度性突破。在涉及到国家科技发展后劲和强力支撑的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北京在保持中科院及一批985、211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优势的同时,这些年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它们在一些基础研究方面也异军突起,承担一批科研项目,比如:2019年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启动超导量子计算等重大研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实施“智源学者计划”、发布人工智能北京共识,科技创新基金设立33支子基金投向硬科技和创新早期。

二是“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三城一区”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和未来主要任务。中关村科学城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从来没有一个地区的科教资源有这么丰富。中关村科学城深入落实海淀创新发展16条,强化对企业创新服务,持续改善创新生态体系和城市创新形态,涌现出世界首款类脑芯片、我国首款在海外获批的抗癌新药等标志性科技成果。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科学城规划发布实施,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开工,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科教基础设施和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获批并集中启动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正式成立。未来科学城东区央企创新要素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一批创新配套设施落地,“混合型”研发格局正在形成;西区深化与沙河高教园科教融合,推进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规划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扩区,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明确了推进高质量发展20项重点任务,瓦里安研发中心、阿斯利康北方总部等外资项目落地,开放型、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2019年,北京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近57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3.1%。中关村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引导各分园聚焦主业,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22家硬科技孵化器,首发1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着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6%左右。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到6.5万亿元左右,增长10%以上。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居全国首位。

三是加强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细化明确各区发展重点,强化市级统筹调度,奔驰新能源汽车、燕东集成电路生产线、小米未来工厂、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为引领,塑造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动能。5G商用步伐加快,在世园会、篮球世界杯期间实现“5G+8K”超高清视频转播。全产业链布局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启动建设5个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专业孵化器,支持第三方技术服务、中试服务和代工生产服务等平台建设,全力满足创新品种落地空间需求。发布促进人工智能与医药健康融合发展工作方案,重点培育“AI+健康”新兴产业。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应用推广,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全国第一。2019年,北京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五)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知道,首都北京的资源特点是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物质资源缺乏。同时我们看到,我们过去相对粗放的发展,又带来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的集聚,这里面包括发展了许多北京并不具备优势的一般性加工业、批发集贸市场等。从2014年开始,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下决心动手治理北京“城市病”、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之后,北京一直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当作“牛鼻子”,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必须想清楚一个问题,这就是北京作为一个具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维持城市运行需要巨额财政支撑,财政资金从哪里来?说到底还是要靠发展经济。

于是,北京就面临着这样的几个约束条件:一要发展经济,二还不能带来太多的资源消耗和人口资源集聚,那么,北京发展经济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这就是走高精尖、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就是北京要做“白菜心”。我的理解,就是要发展高精尖产业、发展一般产业的高附加值、高收益率的高端环节,保持首都经济平稳、高效、可持续发展。

北京提出“减量发展”,许多同志不太了解什么叫“减量发展”?都减量了还怎么谈发展?其实,我们不能这样简单机械地理解“减量发展”。我认为,首先减量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二是减量发展不是北京的GDP、各种发展指标都要减下来,而是一些物质资源的投入要减下来,追求产出效率。三是减量发展是结构性调整,有进有退,有些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又不具备资源优势的产业、行业要减下来,而符合功能定位、北京具备资源优势的要大幅度提升起来。这样,北京的“减量发展”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才符合新的发展理念的要求。

实际上,2019年北京市就是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来推动经济发展工作的。

一是全面落实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全面开放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行区。实施金融、科技、互联网信息、专业服务等8个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宝马中国投资、戴姆勒商用车投资、丰田氢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等272个项目在京落地。北京成为全球金融科技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二是先后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2.0版、3.0版改革政策。北京在国内营商环境评价中继续保持第一,为我国营商环境世行排名进一步提升作出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全流程简易办理,办理建筑许可压缩至5个环节、20天办结,世行排名相当于从132名跃升至32名,提高了100位;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等3个指标进入全球前20强。

三是全面落实国家各种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约1800亿元。12345市民服务热线增设企业服务功能,为重点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建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纾困资金池,建立健全“1+8”的科创、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搭建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举办50场“畅融工程”银企对接活动。全力做好北京企业上市和服务工作,12家成功挂牌科创板,主板上市企业新增7家。

四是全面落实中央“六稳”要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狠抓经济高精尖发展,实施300项市重点工程,建安投资增长6%左右。出台19项促消费政策。围绕首批“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点亮夜间消费场景,开发文旅夜游项目,完善交通等公共设施与服务,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特色的夜间经济。开展王府井等4个重点商圈改造提升,启动首批10家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市场总消费增长7.5%左右,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性消费额分别增长4%和10%以上。

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收入增长8%左右。市管国有企业转型创新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科技支出增长40%左右,可以看出市属国有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完成10家一级企业调整重组,组建北京创新投资公司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2019年财政收入增长0.5%,这里面做出贡献的还有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增加上缴利润,有力促进了财政收支平衡。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