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萧放:二十四节气与民俗(5)

(八)白露

白露节气会吃什么?吃露水。白露时节,天凉以后,水汽凝结成露。山东省临朐一带,八月初一采豆棵上的露水贮存起来,说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医治百病。当地人还用这露水和老桃叶做桃叶膏。据说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患十分有效。

(九)立冬

民间在立冬有酿酒、腌菜的习俗,有谚语说:“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

(十)冬至

1.吃馄饨。冬至吃什么呢?吃馄饨。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郊天令节,百官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面(条)同。故京师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2.冬至团。苏州冬至的节令食品是冬至团。人们用它来祀先祭灶,并作为节礼相互馈送。苏州的冬至团是米粉做的,将米磨成粉,做成圆形,里面包上糖或肉菜等。

(十一)大寒

1.腊八粥驱寒。大寒时节,南北方都会喝腊八粥。腊八粥一定要很早就开始熬,谁家的腊八粥先吃,谁家就有好运。一般的腊八粥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等。大寒时节吃这种粥,有利于补充能量,对身体十分有益。

2.藏冰。大寒时节的物候是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降温之用。

四、二十四节气对于当代中国人有何现实意义

传统社会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对于当代中国人还有何种现实意义?我们对这一祖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传承的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民的文化创造,是我们祖先在长期自然生活中观测的经验总结,是宝贵的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古人时间体系标志,它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

其次,二十四节气作为自然时间体系,它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时间,它是我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它是与我们的身心、社会密切相关的一种文化技术。

图片2

举个例子:马来西亚宽柔中学的二十四节令鼓(如上图)。宽柔中学是一个华文中学,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宗旨。“宽柔”这个词来源于《论语》:“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二十四节令鼓就是马来西亚宽柔中学的一个文化创造。二十四节令鼓更多的是身份的确认,一个文化的认同。

图片3

 

因为二十四节令鼓的发明人是潮州人,所以他最先在自己的故乡建立了鼓队。上图是潮州的二十四节令鼓队春分时在恭王府做的表演。二十四节令鼓是一个很好的二十四节气传承方式。

西安儿艺原创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二十四节气”为背景,以祖孙亲情为情节线索,激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引发了当代都市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沟通,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传承。

最后,人生活在自然界,无论有多大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最终逃脱不了自然世界的时空限制,人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时序,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愉快幸福。我们强调二十四节气的当代意义时,应该关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中国人讲伦理,除了人伦之外,我们还要强调自然伦理。在每一个节气里,与自然保持对话,这也许是我们中国人或者人类的“正道”。希望大家在感觉机械的钟表时间之外,还要有自然时间的观念,按照自然时序来安排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