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吴文涛:古都北京的水脉与文脉(6)

(三)永定河名称及河性的变化

有文献记载以来,永定河的名称非常多,比如浴水、治水、灅水、湿水、清泉河、高梁河、桑干河等。隋唐五代时期,永定河被称为“清泉河”。辽金时期,永定河除了保留“桑乾”这个名称以外,开始有了“卢沟河”的称呼。“卢沟”有一种说法是燕人以“黑”为“卢”,因此卢沟河就是黑水河,说明它的河性开始变得浑浊,河水的含沙量在增加。明朝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提到,“以其黑故曰卢沟。燕人谓黑为卢”;南宋周煇在《北辕录》中也记载 ,“卢沟河,一谓之黑水河,色最浊,其急如箭”。这两条记载说明当时卢沟河非常浑浊。事实上,从辽代以后,卢沟河水确实有着这样的变化。金代修金口河的时候提到“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永定河越来越容易泛滥成灾,威胁到了北京城的安全。元朝建立后,永定河的名称除沿袭原来的“桑乾”“卢沟”外,又添了几个新名,比如“浑河”“小黄河”“无定河”等,其中以“浑河”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名称绝对不见于元代以前的文献。总之,永定河的水文状况在恶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变化呢?

一是随着北京城地位上升、城市规模扩大,其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对于永定河的索取以及其流域的开发程度在不断增加。

二是永定河上游地区由于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建立,农垦、垦荒以及建城等人类活动,导致上游整个流域被过度开发。

三是永定河穿越农牧交错带(它是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的一条纵贯线),因此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永定河中上游流域的森林植被被不断砍伐,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永定河发源于黄土高原,本身就是黄土易侵蚀的地带,泥沙含量很大。从历史上相关统计来看,永定河中上游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每年的水土流失量接近1亿吨。这么多的泥沙混到永定河水当中,导致中下游地区河床抬高,其“清泉河”的美称也逐渐被“浑河”“小黄河”“无定河”所取代。

(四)北京水利工程的发展变化

1. 永定河引水工程

永定河的水利工程早期以引水为主,金元以后逐渐转变为以防洪筑堤为主。金元两代以后,北京上升为都城,人口的消费增长使得漕运成为经济命脉,扩大水源、提高运河的运力成为北京地区水利开发的重中之重。

金元时期,曾三次尝试开金口河来连通卢沟河:

第一次是金世宗大定十年,历经三年功成,开凿了金口河。

P15

如图所示,金口河是位于石景山北麓和四平山之间的垭口,此处还修建了金口闸(现阜石路、石景山发电厂北一带)。河水穿过现玉渊潭一带,进入金中都的北城濠。然后又在北城濠修了一条闸河通向通州。这是当时金世宗开金口河的设想,能够通过潞水,把物资直接运送到金中都北城濠。但是这个工程到大定二十七年就不得不关闭,因为开凿金口河以后几次出现险情,永定河携沙带泥直奔金中都城濠而来,以至于不得不将金口堵塞。

第二次是元初在郭守敬的主持下,重开金口河,称为运石大河。为什么?因为修建元大都需要从西山漕运大量木材、建材、灰土、石、木头等物资。这条大河至元三年投入使用,并于大德五年关闭。因为郭守敬吸收了前面的教训,把引水口进一步上提,同时又开西南减河,河水流量大的时候,它能够让永定河的浑水进入西南减河后再回到永定河主道上,所以这条河在郭守敬的设计下,成功的使用了35年,在修建大都城的工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是元末至正二年,迫于漕运的压力重开金口河。这次重开金口河,用的是金朝的那段。结果刚刚起闸放水,河流直奔玉渊潭一线,冲坏了旧城的城垣。而且毁坏了许多周边的民庐、村舍,死伤无数。正是这两开金口河一成一败,为后世开渠导引卢沟河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尝试引永定河(当时为卢沟河)水的失败,说明引水进京这条路走不通了,于是把对它的利用开始转变为以防御为主。事实也是如此,为了北京城的安全,从元朝开始,修筑堤坝、抗洪防灾成为永定河水利工程的重要目标,元明清三朝都不断致力于修筑永定河大堤,而很少再提引水的事。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