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吴文涛:古都北京的水脉与文脉(7)

2.高粱河引水工程

由于漕运的压力和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京城水脉逐渐由西向东转移。就在西边的永定河与京城渐行渐远的同时,以潞水为主干的京杭大运河的作用和功能却日渐强大。随着都城地位的上升,必须有一条河流可以承担起地方支援中央的运输重任。那么这条河是什么河呢?

金章宗时期,泰和年间有一位名叫韩玉的大臣,他放弃金口河,改用高梁河河道引一亩泉(现在沙河、南沙河、东沙河上游地区水源)水。引水的过程中,他又设了很多闸坝进行调节,防止因为河床坡度过陡导致河中存水不足的问题。然后引水通过高梁河河道中间的白莲潭水,使白莲潭水的水源接上玉泉山和玉泉山以北(现在昌平阳坊山后一带)的水源,这样大大增加了清水的水量。其中有一个重要工程,就是修筑了一条从现在的昆明湖到紫竹院的河流。有了这些清水的接济,相对缓解了闸河泥沙的问题。这次工程为元朝开通惠河打开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3.通惠河的水利工程

元朝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通过对北京地区水资源和地形的详细勘察,提出了导引温榆河上源诸泉水济漕,开浚通惠河的宏伟计划。他受到韩玉的启发,从白浮泉开始,顺着西山50米到55米的等高线,沿高梁河河道引水,从海子(元朝名为积水潭,金代名为白莲潭)进入。然后又从东不压桥(现玉河桥)往骑河楼(现南北河苑大街)汇合,一直过文明门(现崇文门)达到北京站。直到绕过通州城的西南部,从张家湾一带汇入北运河。

一条线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是水清,并且水源很丰富。二是沿河设置了24道闸,通过闸门的调节,使得漕运非常通畅。从至元三十年到元末的50年间,浩浩荡荡的船队络绎不绝地穿行在大都城内,大运河的开通为北京城提供了物质保障。此后,明清两朝的京城也是依赖这条运河的供给,每年由运河从南而北输送的漕粮,从最初的几十万石,到明清时达到四五百万石。并且明代时规定,漕船除了运载固定的漕粮额度外,每船还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土宜”(土特产),随船卖。江南的物资财富,包括某些生活方式,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它送来的不仅仅是物资本身,还有南方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大运河由此成为北京城新的“血脉”。从金元开始,北京城的水源都在不遗余力地提供着一项新的功能——漕运。

“国家的大事在漕,漕运之务在河。”大运河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治统一、经济联系的纽带,更是在五大水系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沟通桥梁。通过它,全国各地有着广泛的人员往来、书籍流通、生产技术的交流和推广、艺术和文化思想的传播,以及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的交流融汇等,既能将京城文化流传到全国各地,也使北京吸收各地的文化元素,兼容并蓄集大成,从而成为引领文化潮流、对全国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文化中心。所以,北京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运河功不可没。

北京自身的地域文化,也多多少少融入了一些运河文化的元素,也就是说,运河造就了京城,京城塑造了运河。我个人认为,早期的永定河对于北京城来说就像是“脐带”,通过文化交融为北京城输送营养。辽、金在北京设立都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和中原汉民族文化元素交融,形成“母体”的文化输氧,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积淀。而大运河像是北京的“血管”,它将南方的精英人才、先进的文化思想以及发达的经济体系输送到北京。

三、“水脉即文脉”——城市中心布局围绕水系拓展和延伸

“水脉即文脉”是北京城有关水系改造的另一大特色。水的景观之美和文化意义几乎是历朝历代城市布局的核心。古代帝王追求传说中仙境的生活,所以在布局上都要有名为“太液池”的一方神水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的北面,挖了一个太液池,池中堆了蓬莱、方丈、瀛洲三个岛;唐代在大明宫也挖了太液池,池中也有蓬莱山;宋徽宗在汴梁建艮岳的时候,也把园中的土山以“三山”命名。这是古代关于宫城、皇城、古代宫殿的理想设计。

从早期的蓟城,到金元明清临水筑城、引水入宫、挖池堆山、依山傍水,修建皇家园林可谓是一脉相承,直至登峰造极。

P199999

我们先看一下金中都的城址示意图,从西边的西湖莲花池水系引过来的水穿城而过,到了皇城里修建了同乐园(也叫西华潭)。然后再穿宫墙进入宫城鱼藻池(现青年湖)。这个布局是仿造北宋的汴京城,加上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理念而成。为了解决护城濠河城内宫苑的水源问题,一方面把西湖水引入护城濠环绕泉城,另一方面汇聚城西的百泉溪、丽泽泉(现万泉寺一带)的水源,而护城河则作为整个水脉的循环系统。这种做法不光满足了金中都城池格局的用水需求,而且在金中都城内也营造出了优游享乐的风景区。金中都的宫廷苑囿是一片碧水环绕、水清木华的美好景致。也可以说,金中都开创了北京引水造池修建皇家园林的先河。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