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此外,我们的文化创意企业还要把新技术和文化创意结合起来。
5.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它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比如,图书馆、博物馆都是公共服务设施。
当前,我国还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示范区。比如,北京市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经建成了。那么什么是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它是指以15分钟为服务半径,规划基层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此外,上海也做得非常好。经第三方测评结果显示,上海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满意度评估综合得分90.46分。目前,上海已形成“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
6.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新型文化产业把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新元素与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动漫等结合起来了。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中,培育市场主体是根本。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市场主体。比如,我们的旅游业与历史、文化、教育、文创产业的结合,已经形成了文化产业链。另外,我们的文化产业与新技术也有很好的融合。在这方面中国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
(三)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从历史上看,对价值观而言,先进的未必一开始就占据主导地位,落后的未必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过去,我们对自身的传播力度不够,所以造成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世界知晓度和认同度不高。有时处于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我们在文化传播方面处于弱势的状态。所以,他强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国内做得不错,但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我们还与西方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应当承认,我们在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方面是生手。所以,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